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
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 Hilario Ascasubi | |
---|---|
出生 | 1807年1月14日 西班牙帝國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科爾多瓦 |
逝世 | 1875年11月17日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 (68歲)
職業 | 作家、政治家、外交官、記者 |
國籍 | 阿根廷 |
體裁 | 詩歌 |
文學運動 | 高喬文學 |
代表作 | 《桑托斯·維加》(Santos Vega) |
受影響於 | 巴托洛梅·伊達爾戈 |
施影響於 | 何塞·埃爾南德斯、埃斯塔尼斯拉奧·德爾坎波 |
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西班牙語:Hilario Ascasubi,1807年1月14日—1875年11月27日),阿根廷政治人物、外交官、記者、詩人,生於科爾多瓦,早年輟學出遊,後回國反抗羅薩斯的獨裁統治,亦曾因此被迫流亡烏拉圭,流亡期間多次透過報刊抨擊羅薩斯的統治,米特雷上台後,得到當局重用成為外交官。在文學領域,阿斯卡蘇比是高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桑托斯·維加》亦為高卓文學三大史詩之一。
生平
[編輯]在1807年的一個雷雨天,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出生在一輛由科爾多瓦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牛車上[1]:40,當時他的母親正搭乘着這輛馬車前往布市參加一場婚禮,出生後,阿斯卡蘇比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等大城市生活[2]。
1821年,年少的阿斯卡蘇比輟學,並前往歐洲旅行,途中,他搭乘的船隻遭到劫持並開到了葡萄牙,但他得以逃走,並前往法國生活了兩年[2]。1824年,他回到阿根廷,並在薩爾塔創辦了當地第一家印刷廠,並開始對外出版《薩爾塔月刊》(Revista de Salta)[1]:41[3]。後來,他參加了阿根廷內戰,投身反抗考迪羅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的獨裁統治,因此遭到後者迫害,被迫流亡烏拉圭[1]:41,在流亡期間,阿斯卡蘇比經營着一家麵包坊,繼續從事新聞出版,並與當地自由派人士發行報刊,以對抗邦聯派媒體的政治宣傳,亦開始創作詩歌[4],並於1846年以《保利諾·盧塞羅》(Paulino Lucero)的篇名對外出版[5][6]。
羅薩斯於1852年被胡斯托·何塞·德·烏爾基薩推翻後,阿斯卡蘇比回到阿根廷,以「好漢阿尼塞托」(Aniceto el Gallo)的名義繼續撰寫時事評論[7]。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取得政權後,阿斯卡蘇比獲得重用,被當局任命為駐法國外交官,他在巴黎任職超過十年,並在此期間發表了詩作《桑托斯·維加》,返回阿根廷後,他於1875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逝世[6][8]。為了紀念他的貢獻,阿根廷政府將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一座市鎮命名為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9]。
文學
[編輯]19世紀初期的烏拉圭詩人巴托洛梅·伊達爾戈的創作令植根於拉普拉塔平原住民高喬人生活軌跡、以民歌帕亞多爾為基礎的高喬詩歌趨於成熟,受到伊達爾戈的影響,處在羅薩斯獨裁統治陰影下的阿斯卡蘇比等人開始嘗試借高喬人之口批評當局[10]。其詩作有《保利諾·盧塞羅》、《桑托斯·維加》等。《桑托斯·維加》又名為《拉弗洛爾的雙生兄弟》,詩歌講述了拉普拉塔河流域一位名叫桑托斯·維加的民間行吟歌手,為了感謝一對高喬夫婦對他的款待,給他們講述了拉弗洛爾莊園一對雙胞胎兄弟成為江洋大盜的故事[6],而創作《浮士德》的埃斯塔尼斯拉奧·德爾坎波以及創作《馬丁·菲耶羅》的何塞·埃爾南德斯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阿斯卡蘇比的影響,其中,埃爾南德斯亦將高喬敘事詩發展為史詩的規模,令高喬文學達到巔峰[10][11]:67。而阿斯卡蘇比也因此被譽為阿根廷的「高喬民族詩歌之父」[1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Schanzer, George O. The Persistence of Human Passions: Manuel Mujica Lainez's Satirical Neo-modernism. London: Tamesis. 1986 [2024-10-28]. ISBN 0-7293-0233-4 (英語).
- ^ 2.0 2.1 Vicuña, Cecilia; Livon-Grosman, Ernesto; Grosman, Senior Lecturer Department of Spanish and Portuguese Ernesto Livon. The Oxford Book of Latin American Poetry: A Bilingual Ant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61. ISBN 978-0-19-512454-5 (西班牙語).
- ^ Edward Larocque Tinker. The Cult of the Gaucho and the Creation of a Literature. Worcester: 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 1948: 14 [2024-10-29]. OCLC 1026961179 (英語).
- ^ Acree, William Garrett. Everyday Reading: Print Culture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in the Rio de la Plata, 1780-1910. Nashville: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2011: 71. ISBN 978-0-8265-1791-3 (英語).
- ^ Ihrie, Maureen; Oropesa, Salvador. World Literature in Spanish: An Encyclopedia, Vol. I.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11: 426. ISBN 978-0-313-33770-3 (英語).
- ^ 6.0 6.1 6.2 趙振江. 阿斯卡苏比,H.. 《中国大百科全书》. 北京市: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2023-03-07]. ISBN 9787500079583 (中文(簡體)).
- ^ Jean Franco. An Introduction to Spanish-American Literature.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75–76 [2024-10-29]. ISBN 9780521449236 (英語).
- ^ Josefina Ludmer. The Gaucho Genre: A Treatise on the Motherland.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2: 96 [2024-10-29]. ISBN 9780822328445 (英語).
- ^ Parrots overwhelm Argentinian town with screeching, poo and power outages. The Guardian (London, U.K.). Reuters. 2024-09-30 [2024-10-29] (英語).
- ^ 10.0 10.1 陳寧. 孤独的牧歌:高乔诗歌.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廣州市: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07-03, 18 (2): 51. CNKI GDWY200702012 (中文(簡體)).
- ^ 趙振江. 《马丁·费罗》与高乔文学. 《拉丁美洲叢刊》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1981, (03): 65–72. CNKI LDMZ198103020 (中文(簡體)).
- ^ Aniversario de la localidad: ¿Quien era Hilario Ascasubi?. InfoVillarino. Argentina. 2020 [2024-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1) (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