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試輕型轟炸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試輕型轟炸機,十試軽爆機(じゅうしけいばくき,羅馬化:Jushi Keibakuki)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的艦載轟炸機。也被稱為十試艦上軽爆機[1] 。原計劃委託德國亨克爾公司設計開發,但未成形就取消了,實機並不存在。

背景[編輯]

1934年昭和9年),海軍航空本部計劃研製一種能夠展示當時戰鬥機高航速的單座或雙座的高性能艦載輕型轟炸機[1] [2] , 1935年納粹德國海軍為了換取航母技術轉讓,開始與亨克爾公司就十試軽爆的設計和開發進行談判。 [3] [4] 在德國舉行的計劃討論期間,日本海軍的佐波次郎駐獨航空本部監督官、島本克美造兵少佐、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技術廠工程師山名正夫技師以及來自亨克爾公司的Heinrich Hertel技術部長和作為設計技師的Siegfried Günter兄弟也參與其中[5]

然而,日方雖然定下了60萬日元的預算,但在價格方面未能達成一致,1935年12月,德方建議提供He 118俯衝轟炸機作為備選方案,日方也接受了這一點,結果十試軽爆本身就消失了[2] [5] ,留作技術參考[1]

He 118 於1937 年(昭和12年)11 月 11 日作為海軍進口飛機一架抵達日本,並計劃由愛知時計電機航空機部(後來的愛知航空機)許可生產。最終沒有被採用[2]

機體[編輯]

日本海軍要求雙座單翼機,最高時速約407公里(3000米高度時220節),巡航時間5小時(航速170節),爬升可6 分鐘內到達 3,000 米的高度[2] 。 1935 年10 月 8 日,亨克爾向日本海軍提供了飛機的三視圖和側視圖,但此時包括風冷發動機候選在內的各種設備尚未確定。沒有[5]

同時,還制定了大致的研製時間表,定於1937年7月1日完成整機交接[5]

腳註[編輯]

  1. ^ 1.0 1.1 1.2 『決定版 日本の空母搭載機』 66頁。
  2. ^ 2.0 2.1 2.2 2.3 『日本海軍の艦上機と水上機』 46頁。
  3. ^ 「1930年代におけるドイツから日本への航空技術移転」 100・101頁。
  4. ^ 「1930年代におけるドイツから日本への航空技術移転」 99 - 101頁。
  5. ^ 5.0 5.1 5.2 5.3 「1930年代におけるドイツから日本への航空技術移転」 101頁。

參考[編輯]

相關項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