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沙學派 (觀念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沙學派(Warszawska szkoła historii idei)是一群活躍於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的波蘭思想史學家,由布羅尼斯瓦夫·巴齊科(Bronisław Baczko)和萊謝克·科拉科夫斯基領導,還包括安傑伊·瓦利基(Andrzej Walicki)、傑日·薩基(Jerzy Szacki)、克日什托夫·波米安(Krzysztof Pomian)等學者。

方法論[編輯]

華沙學派成員使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人認為它更像是知識分子的社會團體,而不是思想流派。然而,在小組成員的作品中可以找到某些共同的特徵。學歐派認為研究人員應該置身於研究對象之外,重視科學的客觀性、多元化和政治獨立性。他們的方法論借鑑了馬克思主義、詮釋學、德國知識社會學、存在主義、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元素[1]:40–43 ,旨在描述歷史現象,而不對其真假作出陳述。他們認為意識形態(包括有爭議的馬克思主義)是他們時代歷史條件的產物,這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形成鮮明對比,即心理結構僅僅是社會階級的衍生物。他們還對個人、宗教和群體意識形態感興趣,並強調歷史是個人的產物。

參考資料[編輯]

  1. ^ Śpiewak Paweł, "W pół drogi. Warszawska Szkoła Historyków Idei", Więź 1981,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