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肅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肅清(1905年7月1日—1978年2月2日),一生,曾化名趙亦松趙如松趙一生,蘇聯曾用名周叔琴米先科·瓦西里·彼得羅維奇,出生於湖南省益陽縣(今益陽市赫山區)沙頭鎮趙家灣,中國共產黨黨員、早期人物。1930年代至50年代,因蘇聯政治鬥爭之故,被囚禁、流放。1955年回到中國,在中組部長期休養(享受副部級待遇)[1]

生平[編輯]

早年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1926年,參加北伐軍[1]北伐戰爭期間,擔任北伐軍第十七軍一師二團黨代表、軍政治部代理主任、第二軍政治部組織科長。1927年2月,由胡秉鐸周邦采胡軼寰介紹,經周恩來批准,周肅清在杭州與李木菴蔣仕祥一同入黨。四一二事變期間,周肅清被列入蔣中正的密電處決名單[1]。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第二十軍三師教導團三營黨代表兼營長、招募處處長。1927年,參加廣州暴動,任廣州軍委士兵運動委員會主席[2]。1928年,擔任中央福建巡視員[3],赴任福建省委軍事運動委員會主席[4][5],組建福建省中共地下黨組織[6]

1929年12月,中共中央派他與陳明進入蘇聯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7],因反對王明主張而遭到監禁,被發配至高爾基汽車廠。1933年,恢復黨籍。1934年,因王明、康生阻撓,周肅清回國受阻。1936年夏,考上莫斯科鮑曼大學。1936年底,因蘇聯大肅反運動,周肅清再次被捕,發配至北極沃爾庫塔[1]的集中營[8]

1955年,經周恩來、賀龍等人關心和批示,在陳賡曾三等戰友的幫助下[1],周肅清在9月被釋放回國[9]。1956年,蘇聯政府以「無犯罪內容」給周肅清初步平反。同年,中共中央給予政治平反。他因身體受到極度摧殘,在中組部長期休養(享受副部級待遇)[1]文化大革命期間,再次被打倒下放。1977年10月,中組部為周肅清恢復黨的組織生活[1](或說1977年底,恢復中共黨籍[9])。

1978年2月2日,周肅清在北京因病逝世[9]。1978年2月初,胡耀邦批示周肅清的治喪工作。2月13日,中組部為他在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追悼會[1]

1989年6月8日,蘇聯最高檢察院對周肅清1931年在莫斯科列寧國際學校的無辜受害給予徹底平反,並恢復其名譽。1989年9月20日,高爾基檢察院取消對周肅清處罰的決定,並為其1936年在鮑曼大學無辜被捕徹底恢復名譽。2012年初,他的三個兒子方才獲得這些平反證明[1]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周憑欄、周冰洋、周太和. 现代“苏武”周肃清.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6-01-27 [2021-01-18] (簡體中文). 
  2. ^ 周太和; 周憑欄;周冰洋. 还原:1927年广州起义. 中外書摘. 2014, (12) [2015-05-03]. 
  3. ^ 王聚英. 中国革命起义全录. 解放軍出版社. 1997: 248. 
  4. ^ 王健英.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大事纪实, 1921.7-1937.7.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 317. ISBN 978-7-218-04382-1. 
  5. ^ 中央檔案館; 中央檔案館 (China); 福建省檔案館. 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Volume 3.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 83. 
  6. ^ 康模生; 周太和. 周肃清:被派到福建的第一个中央巡视员. 福建黨史月刊. 2008, (第11期) [2015-05-03]. 
  7. ^ 周太和; 康模生. 陈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轶事. 福建黨史月刊. 2013, (21) [2015-05-03]. 
  8. ^ 周肃清:因反对王明遭苏联流放北极圈. 鳳凰網. [2015-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9.0 9.1 9.2 中共長汀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 长汀人民革命史. 廈門大學出版發行. 198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