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鎮 (響水縣)
響水鎮 | |
---|---|
鎮 | |
坐標:34°11′39″N 119°34′41″E / 34.19413°N 119.5780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響水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32 09 21 100 |
電話區號 | +86 |
響水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位於縣境西北部,灌河南岸。
行政區劃
[編輯]響水鎮下轄以下地區:[2]
東園社區、城東社區、城南社區、西園社區、南園社區、灌河社區、上興村、苗寨村、潘莊村、小浦村和五河村。
歷史
[編輯]元代形成村落。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形成集鎮,名吳集。嘉慶年間(1796~1820年)稱響水口。咸豐六年(1856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軍攻克南京、鎮江、揚州等地,切斷清政府水路,南北交通阻塞。上海、青島、大連等地客商遂開通從海外沿灌河至響水口貨運,響水成為商市。民國初年,響水商業日益興起。沿河南岸「T」型古街,包括北灣口、回南街和德路橋兩側商號密集,百貨紛呈,英、美、日、德、意、葡、荷7國商船,曾來往於響水港。1939年日軍占領響水口。
20世紀50年代初,響水口市政設施建設開始恢復。但基礎設施發展緩慢,全鎮人口不足萬人。1962年,經省人委批准,成立灌南縣響水鎮。同年新建小型電廠,供部分單位、居民照明用電。1966年成為縣治後,城市開始發展。60年代中後期,先後興建道路橋梁、電廠、麻紡織廠。70年代,興建了一批工業、交通、郵電、市政建設項目。其中包括電信大樓、500噸級外貿碼頭、自來水廠等重要工程。80年代,縣城建設步伐加快。東方紅大街、西大街、幸福路、朝陽路等道路先後拓寬改造,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通榆路貫穿縣城中心,東西兩條橫向平行街道(雙園路、東方紅大街)東西各500米,對稱建成兩條縱向平行街道(東園路、幸福路),構成「井」字形街道格局,形成城鎮中心。公共建築上,先後興建人民商場、農貿大樓、商業大廈、響水商場、郵電辦公樓等工程。1987年,灌河大橋建成通車,縣城建成區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縣機關主要分布在雙園路兩側;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通榆路、響灌路兩側;商業區集中在東方紅大街。1992年,響水縣城人口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4萬人;縣城轄區面積為5.5平方千米,縣城建設用地4.63平方千米。建成區範圍大體西至黃響河,北至灌河,東至響坎河,南至五排河。
參考資料
[編輯]- ^ 2023年响水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3年响水镇 (响水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這是一篇與中國行政區劃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