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燙詩社
好燙詩社,2010年由詩人煮雪的人、鶇鶇共同創立,主張新的結構形式與獨特的價值觀,2011年1月開始發行紙本刊物《好燙詩刊》,並於2020年轉型為Podcast詩刊。[1] 成員包含煮雪的人、鶇鶇、李東霖、若斯諾·孟、賀婕、小令等。[2]
歷史沿革
[編輯]發行之刊物《好燙詩刊》曾推出「我很醜但是有人愛」徵詩活動,推動「養成一種從平淡中見新奇的新新美學」。[3] 詩學研究者楊宗翰將好燙詩社稱為「最年輕的詩歌游擊隊」[4],並認為好燙詩社之成員悠遊於網路世界及Youtube,以「城市游擊」對抗「正規作戰」,藉禁忌書寫燒世俗陋規。[5]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陳建男指出,不僅研究者喜歡將同世代的創作者放在一起觀察,年輕的創作者也常以群體取代單打獨鬥,詩人有較明顯的結社[6];而某些角度上《好燙詩刊》中的詩作類似於《衛生紙詩刊》,有些突破原有美學框架的作品,挑戰讀者的閱讀習慣[7];而創辦《衛生紙詩刊》之詩人鴻鴻分析臺灣本地新興詩社團/詩刊時,點名《好燙詩刊》等其他詩刊「鋒頭最健」。[8]
在《2014臺灣詩選》中,《好燙詩刊》首度與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華日報、人間福報五份報紙副刊以及笠詩刊、創世紀詩刊等十一種文學期刊,成為入選選詩之媒體範疇。[9] 秉持創新性與實驗性,好燙詩社有感於近年短小詩以拼貼式、破碎的感官印象鋪陳詩意,於2015年4月號發行以「Epyllion史詩」為主題之《好燙詩刊》,試圖反轉現代詩「小詩化」趨勢,串聯每首作品的「正文」、「題目」與「作者」,打通詩語境和詩意,強調詩的敘事性,在重現經典史詩敘事的深邃、緩慢和浪漫之外,依舊不脫《好燙詩刊》慣有的遊戲性。[10] 2017臺北詩歌節,邀請到來自臺灣、美國、奈及利亞、日本、越南、香港與義大利的詩人以及聲音藝術家共同參與,其中「詩傳播的未來主義」講座由《好燙詩刊》編輯煮雪的人、於寫作募資平台工作的沈嘉悅以及「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創辦人洪崇德一同來談談對臺灣當代詩的觀察。[11]
參考資料
[編輯]- ^ 蕭蕭 、劉正偉. 新世紀新詩社觀察. 萬卷樓. 2021年8月: p.5 (中文).
- ^ 孟樊. 詩刊之必要,肯定之必要. 吹鼓吹詩論壇十五號. 2012年9月: p.212 (中文).
- ^ 李東霖. 《小視界》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新詩就該有自己的新美學. 人間福報. 2011年3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
- ^ 楊宗翰. 還要新世代多久?. 聯合報. 2012年1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29日) (中文).
- ^ 楊宗翰. 〈詩的盛事〉以後-2012元旦備忘. 吹鼓吹詩論壇十四號. 2012年3月: p.16 (中文).
- ^ 陳建男. 接著講-- 保鮮期限. 人間福報. 2012年7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4日) (中文).
- ^ 陳建男. 接著講-- 我們所說的 這些名字. 人間福報. 2012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9日) (中文).
- ^ 鴻鴻. 互相交流的方向 七年級後詩人創作與行動備忘錄. 聯合文學雜誌360期. 2014年10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中文).
- ^ 陳義芝. 用詩記住我們曾有過的《2014臺灣詩選》. 2014臺灣詩選. 2015年3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中文).
- ^ 王金城. 2015台灣詩歌觀察:創作平穩發展格局仍需擴大. 中國作家網.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中文).
- ^ 楊佳嫻. 詩歌節:文學、生活與社會的n種相遇方式. haveAnice 有質讀誌. 2017-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