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丹
孫竹丹(1882年—1911年)名元,又名銘,號竹丹。江蘇省上元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安徽支部長。[1]
生平
[編輯]孫竹丹原籍江蘇省上元縣,後來移居安徽省壽州。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自江南陸軍學堂肄業。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留學日本入振武學堂學習軍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竹丹加入該會,被任命為中國同盟會安徽支部長。在日本期間,孫竹丹不僅學習軍事,還曾研究《易經》、翻譯日本小說,以宣傳革命。他和宋教仁、王九齡、何天炯、錢兆湘等人來往密切。[1]
宣統三年(1911年),宋教仁等人陸續回中國。孫竹丹在1911年6月間,譯書成冊之後,準備動身回國。但其他革命黨人誤將他認作清廷的密探,又懷疑革命黨人熊成基在中國哈爾濱遇害和他有關,遂設計將他誘至東京郊外,以下棋之名,用鐵啞鈴擊打其腦部將其殺害,隨後分屍盛進箱中,拋入大海。[1]孫竹丹遇害時年僅29歲。馮自由的《革命逸史》對此有詳細記載:[2]
孫元,一名銘,號竹丹。原籍江蘇上元人,其先人乃醫學大家,後由寧移居安微壽州。遂入壽州籍。元十九歲時,偕薛哲肄業於江南陸軍學堂,即抱革命思想。癸卯歲(民前九年)被送出洋往日本,入振武學校習陸軍,學期試驗,屢取優等,夙以好學稱於儕輩。乙巳(民前七年)秋孫總理偕留東諸志士發起同盟會,以謀光復,元亦列盟之一人,遂被舉為安微同盟分會會長。奔走黨務,胥猛勇精進,無反縮之色。丙午(民前六年)秋偕孫毓筠等,謀起義於江南。事敗。毓筠被獲入獄,元乃逃歸日本,以圖再舉。後見同志某等往往以細故相齟齬,以致感情不洽,殊礙合作,元漢曰,中國英雄太多,所以不能團結,然革命事業又非團體不為功,遂從聯絡各個人感情入手,又以革命屢次功敗垂成,實以經濟不足為一大原因,極力主張非先解決籌備經濟之問題,必不可謀光復事業之實進。已酉(民前三年)春適熊成基於安慶舉義失敗後亦到東,遂與成基及錢兆湘共謀籌備資金以備大舉之策。先是成基由皖脫險。先逃至長春,由友人介紹寄居臧冠三家,臧系奉天人,年近六旬,乃馬賊出身,外觀仁義,實內奸險,成基居長未反,即因經濟困難,且在內地總非善策,聞旅居日本同志甚多,欲往聯絡,以圖再舉。及至東京,元與一見如故,且助以旅費,同往牛込區市谷町澄吉館,時留東黨人因經費困乏,異黨拮据。元探悉日本參謀部有所謂軍事計劃秘密書,頗於遼瀋戰局有關,若取而售諸俄人,大可得重資以供黨用,遂多方弋獲,卒償所願,於是成基赴滿洲,元赴北京。各向俄人分途交金,同志時功玖、張昉、石德純、梁蔭卿等皆在京悉其事。時成基來電,招元雲,此地運動略有眉目,若能成功,可得巨款,速迅來哈,元遂攜三千金赴哈,交成基收用,謂聞東三省同志商起予等,欲購地開墾,君可將此款加入,成基亦然之,元在哈勾留約二星期。不料臧冠三家誤聞成基由北京匯到巨款,致函成基欲借萬金,成基得函甚為焦灼,力白無款。臧又來函相迫雲,爾在吾家居有數月,現時年關將近,即不言交情,而伙食一項,汝亦不給耶,吾當向官吏告密。成基得信未作復,潛伏哈爾濱,是時適滿清親貴載濤由歐洲考察陸軍返國,路過奉天,臧密告載濤,言安慶革命首犯熊成基來奉,潛居哈爾濱,欲謀炸貝勒,清吏即與俄人交涉,捕成基於哈爾濱,所有金錢亦為清吏抄去,押至奉天加害。而東督錫良因成基潛居臧家二次,未經告發,今次始行說出,明係為要求金錢不成,故而賣黨,亦判臧十年禁錮。是時清政府得錫良來電雲,有熊之同黨孫銘號竹丹潛伏北京,清政府又下嚴拿孫銘之令,勢頗岌岌,元於拿捕之令發出前一時,得程家檉密告,遂偕梁蔭卿逃至天津日租界,然身無一文。幸在津得石德純之助,始能避歸日本。錢兆湘迎於車站,元穿破棉袍,形容焦灼,同志楊寶泰曾目睹之,元至日。遂閉門不出,日惟研究易經及譯日文小說為伙食計,閒時與王九齡、何天炯、宋教仁、錢兆湘三四同志往來而已。辛亥春,趙聲亦由香港至日本,趙與元無日不見,趙告之曰,現有人疑君作清政府偵探,此系君平時語言間買人惡感,故人記恨,以此惡名誣君,以後須慎之。是年春趙宋王何錢等皆相繼回國。元於六月被同志某等誤會為清政府偵探。疑與熊成基被害有關。遂有人設計誘至東京市外,下棋為由,使元不備,用鐵啞鈴擊其腦,雙目凸出而死,割屍數斷,盛於箱中,以回國為名,帶至船內,於夜間拋棄海中。死後其老父年已七旬,因思子心切,得疾而亡。元被害時年二十九歲,其夫人尚在,子一女一。至民國元年其死事之冤始漸為世人所覺察,於是同志宋教仁、劉揆一、何天炯、陳陶怡、柏文蔚、孫武、柳棄疾、張我華、徐血兒、王九齡、熊越山、李肇甫諸人遂發布公啟,說述其被誣遇害始末,以白其冤雲。孫武且語人,謂由日返國乃受其資助,可保證其必無賣熊成基之事雲,不可謂非黨人中一大冤獄也。
民國二年(1913年),孫竹丹的死因經過專案查結髮布公啟,其冤情方才大白。[1]
孫竹丹為南社成員。柳亞子曾經撰寫《孫竹丹傳》,又根據錢兆湘所說撰寫《孫竹丹事略》,還作有《為孫竹丹昭雪啟》。後來將《熊案始末記》、《熊烈士供詞簽注》與柳亞子所作孫竹丹各稿匯為一卷,題為《孫烈士竹丹遺事》。
參考文獻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 柳棄疾等輯,孫烈士竹丹遺事,19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