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庫爾伯瓦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庫爾伯瓦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Église Saint-Pierre-Saint-Paul
基本資訊
國家法國
地區法蘭西島大區
Blason des Hauts-de-Seine 上塞納省
基層政權Blason de Courbevoie 庫爾伯瓦
宗教羅馬天主教
教會地位堂區教堂
主保聖人聖伯多祿聖保祿
建築詳情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
奠基1790年
竣工1868年
地圖
地圖

庫爾伯瓦聖伯多祿聖保祿堂(Église Saint-Pierre-Saint-Paul)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法國法蘭西島大區上塞納省庫爾伯瓦。1971年列為法國歷史遺蹟,除了建於1932年的鐘樓[1]

歷史[編輯]

16世紀,此處已有一座小堂,供奉聖伯多祿聖保祿[2].

庫爾伯瓦堂區成立於1784年4月28日。六年後,充滿活力和獻身精神的神父伯多祿·埃爾貝爾(Pierre Hébert,1742-1794)開始建造教堂。1794年7月25日,神父與詩人安德烈·舍尼埃一同上斷頭台處死。建築師路易·勒馬森(Louis Le Masson,1743-1826)是克洛德·尼古拉·勒杜的學生。這是一座罕見的建於革命動亂中的宗教建築。由於土地的限制,其平面為T形,包括兩個相連的中殿,第一個中殿的形狀為橢圓形, 頂部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拱頂;第二個中殿是矩形的,系1868年擴建。

1954年1月31日,皮埃爾神父在此發出著名的民族團結呼籲。

在1990年代的上半葉,這座建築經歷了全面的室內外修復運動。

裝飾[編輯]

《天主聖三》,1870年,後殿

由Thiollet設計和雕刻。

聖保祿亞略巴古講道

後殿裝飾有一塊7至8米高的油畫[3]《天主聖三》。這幅畫由路易·阿丹(1839-1937)繪於1870年。

教堂里還有幾幅19世紀的畫作:

  • 聖保祿亞略巴古講道》,愛德華·德巴特·龐桑[4](1876年)- 油畫,詠經席左牆;
  • 聖伯多祿獲救》,作者:路易·奧古斯特·倫巴德(1871年)- 油畫,詠經席右牆;
  • 《聖保祿抵達羅馬》,亨利·弗朗索瓦·朱爾斯·德維農(1815-1885年)[5] - 油畫,左下角;
  • 逃往埃及》,夏爾·埃米爾·卡蘭德·德·尚馬丹(1797-1883)- 油畫,右下角。

堂區[編輯]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區[6]天主教楠泰爾教區Deux-Rives 總鐸區的八個堂區之一。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