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應星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應星樓夜景

應星樓,是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甌江邊的一座樓,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歷經多次毀壞和重建,現在的應星樓為2009年政府在原址以南150米處重建之樓。

歷史[編輯]

北宋嘉佑年間,處州郡守崔公愈於城市南部應星橋附近建造防洪石堤,在橋邊立屋,被認為是應星樓前身。[1]之後遭遇多次水患,樓宇破敗不堪,南宋開禧三年(1207年)七月初一,郡守寺丞王庭芝重建此樓,命名為應星樓。之後應星樓又遭毀滅,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郡守趙亮熙就遺址籌款重建,經歷宣統三年(1911年)、1912年和1923年三次大水,再次搖搖欲墜。1924年後,曾任處州軍政分府民政部長孫壽芝和麗水縣自治委員譚騏發起重修,稱為應星閣。之後於1944年被侵華日軍焚毀。[2]現在的應星樓為2009年麗水政府在原址以南150米處重建而成。[3]

結構[編輯]

重建的應星樓高45.9米,共九層,面積達2480平方米。內建有邀月堂、應星堂、怡翠亭和聽濤軒等建築,呈現出細緻柔麗的南宋建築風格。到夜晚時會有燈光襯托。[3][2]

參考資料[編輯]

  1. ^ 葉宗魯.處州應星樓記:"州治東南三百餘步有應星橋,會城郭(郛?)之水,尾閭□(其?)下歸於大溪。橋之西隅,居民屋壤,每遇溪流□(驟?)漲,必為沖浸。嘉祐間,郡守崔公愈,始作石堤以捍水患,就橋立屋。"
  2. ^ 2.0 2.1 话说应星楼. 蓮都區人民政府. 2009-12-21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3. ^ 3.0 3.1 闕沛軍. 市民、游客呼吁:丽水市文化标志性建筑应星楼 应尽快对外开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麗水委員會. 2015-08-04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