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拓跋子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跋子孝(?—?),原姓,字季業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孫,侍中、驃騎將軍、司空公、鉅平文懿侯元欽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

拓跋子孝早年就有美好的名聲,虛齡八歲時司徒崔光見到他後很驚異,說:「後輩的領袖,必定是這個人。」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中時,拓跋子孝來不及跟隨,之後才到長安,被封義陽王。拓跋子孝相貌舉止很美,喜歡幽默笑談,喜好飲酒愛惜人才,士大夫都歸附於他,家中常常坐滿賓客,卻整天沒有一點疲倦。拓跋子孝性格又寬厚仁慈,與親族的關係很和睦,在自己的私人住宅中開辦學館,召集本家族的子弟,白天晚上都講習誦讀,又供給子弟衣服和食物,和對待自己兒子們一樣。大統十七年(551年),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去世,達奚武又立下平定漢中的功勞,朝廷商議想要以達奚武為柱國,達奚武說:「我作柱國,不應在拓跋子孝前。」達奚武堅決推辭不接受[1][2]。拓跋子孝因此出任柱國[3],後歷任特進尚書令少師[4]。拓跋子孝因見到拓跋氏政權國運衰落,深深地自我貶低隱藏,日夜縱酒,後來依例降低爵位為公爵,重新姓拓跋氏,不久去世,兒子拓跋贇繼承爵位[5][6]

兄弟

[編輯]
  • 元崇業,北魏寧朔將軍、員外散騎常侍
  • 元誕業,北魏襄威將軍、員外散騎侍郎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朝議初欲以武為柱國,武謂人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固辭不受。
  2.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明年,振旅還京師。朝議欲以武為柱國,武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固辭。
  3. ^ 胡勝源, 《論魏周平静禪代的底藴——以宇文泰壓制、拉攏元氏勢力爲中心的視角》, 《人文中國學報》 (第2期), 2022年, (第2期): 123–172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4.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柱國大將軍、特進、尚書令、少師、義陽王元子孝
  5. ^ 《魏書·卷十九上·列傳第七上》:子子孝,字季業。早有令譽,年八歲,司徒崔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也。」
  6. ^ 《北史·卷十七·列傳第五》:子子孝,字季業,早有令譽。年八歲,司徒崔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也。」孝武帝入關,不及從駕。後赴長安,封義陽王。子孝美容儀,善笑謔,好酒愛士,縉紳歸之,賓客常滿,終日無倦。性又寬慈,敦穆親族。乃置學館於私第,集群從子弟,晝夜講讀。並給衣食,與諸子同。後歷尚書令、柱國大將軍。子孝以國運漸移,深自貶晦,日夜縱酒。後例降為公,複姓拓拔氏。未幾,卒,子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