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殖產銀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朝鮮殖產銀行總部

朝鮮殖産銀行(日語:朝鮮殖産銀行,韓語:조선식산은행)是一家由大日本帝國於朝鮮設立的特殊銀行,其主要目的是在朝鮮日本時代為朝鮮的發展事業提供長期融資。

概述[編輯]

1906年3月(光武十年),大韓帝國頒布農工銀行條例,朝鮮半島各地設立了包括漢城農工銀行在內的農工銀行。 [1]農工銀行以政府認購股票和無息貸款方式經營。 至1917年大正6年)日本和韓國被吞併為止,朝鮮境內總共有6家農工銀行、41家分行,而1918年(大正7年)6月12日頒布了《朝鮮殖産銀行令》,之後於10月1日,依照命令將這些銀行合併成立了朝鮮殖產銀行。資本額為1000萬日元,總部位於京城1920年(大正9年)資本額增至3000萬日元。

總店位於京城南大門大街上[2],擁有50多家分店。它有權發行高達其實收資本10倍的債券。業務包括房地產擔保貸款、漁業權擔保貸款、基金會抵押貸款、工農業企業無擔保貸款、公共機構貸款、金融合作社和其他工業非營利組織無擔保貸款以及產品典當貸款。 、有價證券質押貸款、外匯、承銷公共機構或生產企業的公債和公司債券、信託業務。還經營存款和託管業務,若經朝鮮總督批准,可以代理其他銀行或是東洋拓殖公司的辦理現金支付和公共機構付款的業務。此外,根據朝鮮總督的指定,還與普通銀行一樣經營貸款、透支、貼現、儲蓄存款等業務。

朝鮮殖産銀行在支持稻米增產計劃中發揮了作用。 [3] 1943年,該銀行有員工498人,其中朝鮮人150人。 [3]

1945 年9 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駐日總司令部向日本政府發布了一份關於「關閉殖民銀行、外國銀行和特殊戰時機構」的備忘錄。根據這份備忘錄,決定立即關閉朝鮮殖産銀行[4] ,但留在朝鮮半島的部分機構將更名為韓國殖産銀行,並在實質上繼續存在。此外,在1954年,根據《韓國産業銀行法》,它被更名為韓國產業銀行,成為大韓民國的政府附屬金融機構。 [3]

文獻[編輯]

  1. ^ 농공은행 브리태니커 백과
  2. ^ 社団法人・同盟通信社『時事年鑑・昭和14年版』1938年(昭和13年),681頁の広告より。
  3. ^ 3.0 3.1 3.2 조선식산은행 브리태니커 백과
  4. ^ 満鉄、朝鮮銀行など即時閉鎖指令(昭和20年10月1日 朝日新聞)『昭和ニュース辭典第8巻 昭和17年/昭和20年』p356 毎日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刊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