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魁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魁賢
李魁賢
出生 (1937-06-19) 1937年6月19日87歲)
日治臺灣台北州(今台北市
筆名恆心、楓堤、奎弦
職業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發明家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台北工業專科學校(現台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
創作時期1953年至今
官方網站
名流書房

李魁賢(1937年臺灣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發明家[1]。1953年開始發表詩作,作品以詩為主,也包括散文、評論、翻譯、短篇小說等,無論詩作或散文,都以批判性見長。曾任台灣筆會會長[2]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3]。現任世界詩人運動組織(英語: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亞洲副會長[4][5]

詩被譯成各種語文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美國、西班牙、巴西、蒙古、俄羅斯、立陶宛、古巴、智利、尼加拉瓜、孟加拉、馬其頓、土耳其、波蘭、塞爾維亞、葡萄牙、馬來西亞、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等國發表[6]。參加過韓國、日本、印度、蒙古、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美國⋯⋯等國之國際詩歌節。

在2001年[7]、2003年、2006年三度獲印度國際詩人協會推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8]:10

生平

[編輯]

1937年(昭和12年)生於日治時期的臺北太平町,1944年因戰爭時期,都市物資缺乏,回到祖籍淡水。小學前期受日本教育,畢業時已為戰後。升大學時,放棄保送臺北師範大學(今臺北教育大學),考取臺北工業專科學校(今臺北科技大學)五年制化學工程科。為前往德國進修,1963年於教育部歐洲語文中心主修德文並於1964年結業。[9]

臺北工專化工科畢業後,進入工業與專利商界,曾任臺灣肥料公司南港廠化學工程師、臺灣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專利工程師、副經理、智慧國際商標事務所副所長等,並於1975年創立名流企業公司。[9]

另一方面,李魁賢於1953年開始發表詩作、1964參加《笠》詩刊,因德文專長,負責德國詩選擇。李魁賢也參與過雜誌出版產業,曾任《發明》雜誌之責任編輯、《發明天地》雜誌社長與《發明企業》雜誌發行人等職務,更於1986成立名流出版社,出版台灣文庫、世界文庫二叢書,1987年參加台灣筆會,並當選首屆副會長。另有擔任中正大學臺文所兼任教授、臺灣省發明人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詩學會首屆常務理事、臺灣筆會會長、國際詩人學會創始會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等。現為《笠》詩刊及《文學臺灣》顧問。[8]:56-60[10]:63-123

文學獎項[10]:63-123

[編輯]

根據莫渝的研究綜述,李魁賢的文學介入包含:詩作的社會內涵、外國詩文的引介與翻譯,以及國際交流的行動等三個面相。[10]:127從下方表列的獲得獎項,可以看出除了國內獎項外,李魁賢多次獲頒國外獎項,出國領獎的同時,也進行文學交流及文化推廣,以詩和國際接軌。[8]:10

年份 獎項
1967 年 優秀詩人獎
1975 年 詩作〈孟加拉悲歌〉獲第三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

以「屈折形剪刀」獲第十屆中山技術發明獎[1]

1976 年 英國國際詩人學會傑出詩人獎

獲選劍橋國際詩人學術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oets)創會院士(Founder Fellow)

1978 年 中興文藝奬章詩歌獎
1982 年 義大利藝術大學文學傑出獎
1983 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市長金質奬章
1984 年 笠詩評論獎
1986 年 美國愛因斯坦國際學術基金會和平銅牌獎
巫永福評論獎
1993 年 韓國亞洲詩人貢獻獎
1994 年 笠詩創作獎
榮後台灣詩獎
1998 年 印度國際詩人年度最佳詩人獎
2000 年 印度國際詩人學會千禧年詩人獎
2001 年 賴和文學獎
行政院文化獎[11]
2002 年 印度麥氏學會(Michael Madhusudan Academy)詩人獎
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2004 年 吳三連獎新詩獎
印度國際詩人亞洲之星獎
2005 年 蒙古文化基金會文化名人獎牌和詩人奬章
2006 年 蒙古建國八百週年成吉思汗金牌

成吉思汗大學金質奬章

蒙古作家聯盟推廣蒙古文學貢獻獎

2011 年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2016 年 孟加拉卡塔克文學獎(Kathak Literary Award)

馬其頓奈姆・弗拉舍里文學獎

2017 年 祕魯特里爾塞金獎(Trilce de Oro)
2018 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12][13]

秘魯金幟獎

2019 年 印度首席傑出詩獎
2020 年 蒙特內哥羅文學翻譯協會文學翻譯獎

塞爾維亞「神草」文學藝術協會國際卓越詩藝一級騎士獎

著作

[編輯]

出版著作計有詩集28種、外文詩集32種、文集26種、編書41種、漢譯詩集70種、漢譯文集13種,合計218種(共287冊)。[10]:41-62[14]

詩集(共28種)

[編輯]
書名 註明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靈骨塔及其他 野風出版社 1963 年
2 枇杷樹 葡萄園詩社 1964 年
3 南港詩抄 笠詩社 1966 年
4 赤裸的薔薇 三信出版社 1976 年
5 李魁賢詩選 新地出版社 1985 年
6 水晶的形成 笠詩社 1986 年
7 永久的版圖 笠詩社 1990 年
8 祈禱 笠詩社 1993 年
9 黃昏的意象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3 年
10 秋與死之憶 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 年
11 溫柔的美感 桂冠圖書公司 2001 年
12 李魁賢詩集 全六冊 行政院文建會 2001 年
13 安魂曲 上慶文化公司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

2010 年

14 台灣詩人選集 25:李魁賢集 莊金國 編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08 年
15 秋天還是會回頭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16 我不是一座死火山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17 我的庭院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18 千禧年詩集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19 台灣意象集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20 輪盤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21 靈骨塔及其他 — 增訂本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
22 天地之間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
23 給智利的情詩20首 華台英西俄羅六語本 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 2015 年
24 感應 台華英三語詩集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 年
25 彫塑詩集 台華英義四語詩集 尚畫廊 2018 年
26 兩弦(Two Strings) 漢英雙語詩集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
27 我的新世紀詩選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
28 日出日落 (Sunrise and Sunset)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

文集(共26種)

[編輯]
書名 註明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歐洲之旅 遊記 林白出版社 1971 年
2 心靈的側影 評論 新風出版社 1972 年
3 德國文學散論 評論 三民書局 1973 年
4 國際專利制度 論著 聯經出版公司 1975 年
5 弄斧集 評論 三信出版社 1976 年
6 世界專利制度要略 論著 聯經出版公司 1978 年
7 淡水是風景的故鄉 散文 台灣省教育廳 1983 年
8 專利實務手冊七種 論著 台灣省發明人協會 1985 年
9 發明專利須知 校訂 文橋出版社 1985 年
10 台灣詩人作品論 論著 名流出版社 1987 年
11 飛禽詩篇 賞析 台灣省教育廳 1987 年
12 走獸詩篇 賞析 台灣省教育廳 1988 年
13 昆蟲詩篇 賞析 台灣省教育廳 1991 年
14 浮名與務實 評論 稻鄉出版社 1992 年
15 詩的反抗 評論 新地文學出版社 1992 年
16 台灣文化鞦韆 評論 稻鄉出版社 1994 年
17 詩的見證 評論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4 年
18 詩的挑戰 評論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年
19 詩的紀念冊 散文 草根出版社 1998 年
20 台灣風景詩篇 賞析 教育部 2001 年
21 花卉詩篇 賞析 教育部 2002 年
22 李魁賢文集 全十冊 行政院文建會 2002 年
23 詩的越境 散文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3 年
24 詩的幽徑 散文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6 年
25 人生拼圖——李魁賢回憶錄 回憶錄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年
26 我的新世紀詩路 回憶錄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

其他

[編輯]
  • 《名流詩叢》(全42冊,2010~2021年)

展覽

[編輯]

臺灣意象 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15][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許, 雅婷. 「臺文天文臺」許雅婷:一把剪刀的誕生:當李魁賢沒在寫詩的時候. https://vocus.cc. 2018-12-16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透過國立臺灣文學館-轉譯研發團.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2. ^ 陳, 雅莉. 文史社團巡禮-台灣筆會「從本土出發與國際接軌」.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透過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3. ^ 國藝會歷屆董事會.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4. ^ 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臉書文章. 2016-04-17 [2022-09-26]. 
  5. ^ 陳心瑜. 淡水好詩意 各國詩人齊聚朗讀. 自由時報. 2019-09-18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中文(臺灣)). 
  6. ^ 臺灣文學外譯房搜尋結果. 臺灣文學外譯房.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7. ^ 李, 魁賢. 〈我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來龍去脈〉,《李魁賢文集第九冊》.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2: 318–322. ISBN 957-01-1994-2. 
  8. ^ 8.0 8.1 8.2 8.3 「臺灣意象 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展覽圖錄. 臺南市: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7. ISBN 978-986-05-3812-0. 
  9. ^ 9.0 9.1 張, 貴松. 李魁賢詩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2006: 18–21. 
  10. ^ 10.0 10.1 10.2 10.3 莫渝・編選.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87‧李魁賢. 臺南市: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6. ISBN 978-986-05-0141-4. 
  11. ^ 1-26屆得獎人介紹. 行政院文化獎.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 
  12. ^ 凌美雪. 國家文藝獎「7喜」 10年來第一次. 自由時報. 2017-12-06 [202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中文(臺灣)). 
  13. ^ 第二十屆獲獎藝術家:李魁賢. 國家文藝獎.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透過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14. ^ 李魁賢檔案及書目. 名流書房. 2019-09-21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 
  15. ^ 臺灣意象 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藝文活動平台.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