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從城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永從城牆為明清永從縣城城牆,位於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南、永從鎮永從村。

該城位於永從河(又名福祿江)與其支流歸溪河交匯處的溪谷中,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初為土城,清乾隆八年(1743)改石城,光緒時重修。城周三百丈(約960米),高一丈五尺(約4.8米),寬七尺(約2.24米),設城門四座,分別為東門揆文門、西門奮武門、南門承流門和北門拱京門[1][2],1949年後拆作基建,今僅存殘跡[3]

參考文獻[編輯]

  1. ^ 清·鄂爾泰、張廣泗等修,靖道謨、杜詮等纂,《乾隆貴州通志·卷八·城池》:永從縣(永從汛附),舊在府城西,明正統七年移駐赤杉寨,即今地。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包善始築土城,周圍一百五十丈,高七尺,寬三尺,門一向東。知縣李宗周重修,明末圮。國朝康熙七年知縣嚴一詔重修,乾隆六年石金元亂燬,八年知縣楊名寀詳總督張廣泗題建石城,周圍三百丈,計一里六分零,高一丈五尺,寬七尺,城門四,東曰揆文,南曰承流,西曰奮武(圍山頂上),北曰拱京,城樓四,池周七十五丈,咸豐六年苗亂,城陷多毀,永從汛同城。
  2. ^ 民國·劉顯世、谷正倫修,任可澄、楊恩元纂,《民國貴州通志·建置志·城池》:光緒十年知縣白希李,二十九年知縣陳望林先後增修(訪冊)。
  3. ^ 黎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黎平县志(1985-2005)》.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9: 71–72. ISBN 978-7-221-08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