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燭之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燭之武
本名氏:燭(一說其名解為「燭地名武的人」)
名:武
國籍鄭國
別名燭武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鄭國圉正

燭之武(?—?),《東周列國志》作燭武春秋時期鄭國人。本為鄭國圉正,公元前630年秦、晉合兵圍鄭,燭之武受佚之狐舉薦,前往秦營,向秦穆公陳說利害,使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的打算,並派兵保護鄭國。

生平

[編輯]

燭之武的事跡主要記載於《左傳·僖公三十年》中。[1]

公元前630年(周襄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三十年、鄭文公四十三年、晉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時,晉文公秦穆公入侵鄭國首都,進行武力包圍。兩軍分駐兩地。秦晉兩國聲稱圍兵於鄭的原因有二:

  1. 鄭國當年對晉文公沒有禮貌。
  2. 鄭國對晉國有貳心,私底下和楚國親近。

鄭國大夫佚之狐鄭文公推薦燭之武去說服秦國退兵,鄭文公去請託燭之武,燭之武認為自己年輕時就不受重用,直到老了,國家有難才任命他,所以不願意去。鄭文公先道歉,但卻以鄭國即將滅亡會損害燭之武的身家性命加以要脅,燭之武於是受命。

燭之武夜縋而出,奔至秦營,向秦穆公陳說利害。其主要說辭如下:

  1. 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只是單獨圖利晉國,使其增加領土。
  2. 鄭國的地理位置在齊、楚、晉的邊境上,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鄭國是秦國的東道主。
  3. 燭之武說完利害後,再批晉國向來不守信用。當年晉惠公不守當年與秦穆公說好的條件,將焦、瑕(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附近)兩城池送給秦國的事,暗示就算鄭國被滅了,秦國也拿不到好處。
  4. 燭之武最後語重心長地說:晉國要擴張領土,首先吞併鄭國,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

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杞子、逢孫、楊孫率軍防衛鄭國;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請求攻擊秦軍,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並隨之退兵。

藝術形象

[編輯]

馮夢龍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燭之武的名字被寫作燭武。小說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馬的長官)的官職。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左丘明. 僖公三十年. 春秋左傳.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