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皮斯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皮斯隕石坑
緯度12.51°N
經度106.3°W
直徑40.84公里
深度2.21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102°
命名來源弗朗西斯·G·皮斯英語Francis G. Pease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的西向斜視圖

皮斯隕石坑(Pease)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區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美國天文學家弗朗西斯·格拉德海姆·皮斯英語Francis G. Pease(Francis Gladheim Pease,1881年-1938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該隕坑西側靠近略小的布特列洛夫隕石坑、西北偏北毗鄰較大的奧爾特環形山,更大的諾貝爾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偏東、而東南偏東則坐落了埃爾維環形山[2]。其中心月面坐標12°31′N 106°18′W / 12.51°N 106.3°W / 12.51; -106.3,直徑40.84公里[3],深度約2.21公里[1]

皮斯隕石坑位於環東方海撞擊盆地的巨大噴發覆蓋層西北偏北處。是一座外觀大致圓形的碗狀撞擊坑,但西側邊緣稍顯平直,北側壁呈鞍狀下凹,整體受侵蝕程度較輕,壁嵴仍保持峻峭兀立。隕坑西、南、北三面內壁平滑陡峭,東側坡面則較粗糙,顯示帶有階地狀結構,沿坡底分布有岩屑堆。皮斯隕石坑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040米[1],內部容積約1254公里3[1]。坑內地表崎嶇凹凸,中心附近坐落了一群小山丘,並向西延伸出一道寬闊的山脊。

參引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Pease on the map LAC-35. (PDF).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7).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