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列克謝·菲利潘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列克謝·菲利潘科
Alexei Filippenko
出生 (1958-07-25) 1958年7月25日66歲)
 美國加州奧克蘭
民族烏克蘭
母校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文學士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知名於Ia超新星
獎項牛頓拉齊皮爾斯天文學獎英語Newton Lacy Pierce Prize in Astronomy
古根海姆獎學金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天體物理
機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博士導師華萊士·薩金特

阿列克謝·弗拉基米爾·菲利潘科(英語:Alexei Vladimir Filippenko,1958年7月25日)是一位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教授,因研究Ia超新星而聞名。[1]

生平

[編輯]

菲利潘科於1958年7月25日在美國奧克蘭的一個烏克蘭家庭中出生。他在多斯·普艾布羅高中英語Dos Pueblos High School畢業後,便先後入讀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加州理工學院。他於1979年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獲得物理學文學士學位,並於1984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同時,他亦成為了加州理工學院赫茲基金會英語Hertz Foundation會士,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米勒研究員英語Miller Research Fellows。後來,他更成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之後,他開始專注研究工作,其研究範圍包括超新星活動星系核,並且常利用光學紫外線紅外線的波長分析。[1]

研究

[編輯]

菲利潘科是超新星宇宙學計畫高紅移超新星搜索隊的成員,這兩個組織均旨在透過觀測銀河系外的超新星找出宇宙暴是否正在加速膨脹。宇宙加速膨脹意味著暗能量的存在,並於1998年獲《科學》雜誌選為年度頂級科學突破。[2]

菲利潘科是卡茨曼自動成像望遠鏡計劃的創辦人及總負責人,卡茨曼自動成像望遠鏡是一個位於利克天文台機器人望遠鏡英語robotic telescope,是至今其中一個最成功的超新星搜索望遠鏡,至今已發現878個超新星。[3]他也是核團隊英語Nuker Team的成員,核團隊旨在透過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測量超大質量黑洞,並找出星系中央黑洞的質量和速度色散英語velocity dispersion的關係。[4][5]在1996年至2006年期間,菲利潘科獲路透社列為在空間科學中最常被引用的研究者。[6]

媒體露面

[編輯]

菲利潘科經常在歷史頻道紀錄片《宇宙》中亮相,是紀錄片中其中一位最常出現的專家。[7]除此以外,他亦曾在《宇宙是如何運作的英語How the Universe Works》、《新星英語Nova (TV series)》、《探索時間英語Exploring Time》等多部紀錄片中出現。[8]

榮譽和獎勵

[編輯]

菲利潘科於1992年獲頒牛頓拉齊皮爾斯天文學獎英語Newton Lacy Pierce Prize in Astronomy,並於2000年獲頒古根海姆獎學金。他亦於2009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9]除了上述承認他貢獻的獎項外,他亦因其教學而獲得了無數榮譽,其中包括200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英語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里克特邁耶紀念獎英語Richtmyer Memorial Award、以及2004年Wonderfest英語Wonderfest卡爾·薩根科學普及獎[10]於2006年,菲利潘科獲頒年度美國教授獎,該獎項是由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英語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贊助,推進和支持教育理事會英語Council for Advancement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監察。[11]他亦九度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會選為「最佳教授」。[12]於2010年,菲利潘科因其卓越的天文學教學,獲太平洋天文學會頒發理查德·H·埃蒙斯獎[13]於內2012年,他應邀發表第42屆奧本海默紀念演講[1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Alex Filippenko - Astronom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3-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1). 
  2. ^ James Glanz.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Astronomy: Cosmic Motion Revealed. Science. 18 December 1998, 282 (5397): pp 2156–2157 [2008-07-17]. Bibcode:1998Sci...282.2156G. doi:10.1126/science.282.5397.2156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4). 
  3. ^ The Katzman Automatic Imaging Telescope. [2013-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9). 
  4. ^ Tod Lauer. HST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entral Structure of Galaxies. 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y. 14 August 2007 [200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7). 
  5. ^ Gebhardt, Karl; et al. A Relationship between Nuclear Black Hole Mass and Galaxy Velocity Dispers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August 2000, 539 (1): L13–L16. Bibcode:2000ApJ...539L..13G. arXiv:astro-ph/0006289可免費查閱. doi:10.1086/312840. 
  6. ^ Top 10 Researchers In Space Science:. In-cites. The Thomson Corporation. November 2006 [200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5). 
  7. ^ Alexei Filippenko, Professor, Berkeley Astronomy Department. [2013-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30). 
  8. ^ Alex Filippenko - IMDb
  9. ^ Professor Alex Filippenko - The Great Courses. [2013-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10. ^ Sagan Prize Recipients. wonderfest.org. 2011 [last update] [September 1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2). 
  11. ^ Robert Sanders. Astronomer Alex Filippenko named national Professor of the Year. UC Berkeley New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6 November 2006 [2008-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12. ^ Alexei V. Filippenko Faculty Page. UC Berkeley. 2012 [201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30). 
  13. ^ ASP Annual Awards. ASP. 2010 [201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11-26). 
  14. ^ Snodgrass, Rodger. Distinguished astronomer to give Oppenheimer Lecture. Santa Fe New Mexican. [31 August 2012].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