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陸性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性率,又稱大陸度[1][2][3],是用來量度大陸性氣候海洋氣候之間的分別,即在陸地與海洋溫度的上升幅度差別。這種差別是因陸地較低的比熱容蒸發率。[4]

陸地表面的加熱或冷卻只在一薄層上發生,其深度取決於陸地傳熱的能力。[4] 最大的溫度改變在乾旱及砂質土壤中出現,這是由於其傳導能力較差,只有非常少的有效比熱容,且沒有水氣蒸發。目前有效比熱容最高的是水面,因近水面混水的情況,及太陽熱量輻射直達水中幾米。再者,在海洋中約90%的輻射都被用作蒸發,故此海水溫度改變得很慢。[4]

靠近海洋的地點,視乎盛行風向及強度,其陸性率的影響較為溫和。[4] 不過,每個大洲邊緣的地方都會受到北行或南行洋流的影響。在大部份地方,陸性率可以解釋平均氣溫及1月至7月間氣溫的改變。[4]

參考

[編輯]
  1. ^ 大陸性气候. [失效連結]
  2. ^ 大陸性气候. [永久失效連結]
  3. ^ 大陸度.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4. ^ 4.0 4.1 4.2 4.3 4.4 continentalit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2009-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