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圍爐裏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移動請求:「圍炉裏」→「围炉里」

[編輯]

圍炉裏围炉里:標題繁簡混用

  • 不轉換:圍炉裏
  • 簡體:圍炉裏
  • ‪繁體:圍爐裏
  • 大陸簡體:圍炉裏
  • 香港繁體:圍爐裏
  • 澳門繁體:圍爐裏
  • 新加坡簡體:圍炉裏
  • 臺灣正體:圍爐裏

Liangent-bot留言2014年3月5日 (三) 15:30 (UTC)[回覆]

關於上方的訊息

[編輯]

我只是打上繁體也能打出的「爐」,結果就自動跳出這個結果。可以的話,請管理員將之移動至沒有繁簡爭議的「圍爐裏」。

另外,本條目中出現的各種日本漢字如「囲爐裏」、「居爐裏」、「地火爐」、「爐」、「地爐」、「爐縁」等等也都被自動轉換,這不應該被歸入繁簡轉換的爭議中,還希望管理員能將之復原。 K0530012留言2014年3月5日 (三) 16:03 (UTC)[回覆]

結果居然連這討論頁內打的日本漢字也被自動轉換了…… K0530012留言2014年3月5日 (三) 16:05 (UTC)[回覆]

譯名部分

[編輯]

我將被修正的譯名修正回來,並將部分內容做了變更。其一因為我的錯譯,致使‎Ws227跟著錯,其二是翻譯上的考量。

圍爐裏原本有更多其它附屬器具,但因為資料來源的問題和版面的考量,因此我就只寫上日文條目翻譯的內容。

わたし這項器具並沒有既定成俗的譯法,多半直接使用假名表示,因此我空下了它的譯名,沒有轉寫成漢字,但可以從稱呼的名稱和外型,理解到其如此被命名的理由,它是因為藉著把手將之伸向火源的動作而得名。而わたし也分成有把手和沒有把手的幾種類型,它們的功能一樣,但名稱卻不相同。其他的器具也是,這些名稱都蘊含了它們之所以被如此稱呼的理由,因此草率配上譯名將這些名詞轉譯,很有可能便會使其流失了原意。這是翻譯的難處。有關譯名的我認為應該更加斟酌,雖然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但這項條目裡的描述的東西,卻是生於其他文化之物,因此我認為審慎轉寫漢字並附上描述便可,硬是要用中文的詞彙去對應轉譯極有可能會流失原意。

另外,灰均的內容因為我當時看錯,將抹刀誤植成鏟子。造成使用人誤解這點,我非常抱歉。

還有,鍑和茶壺是不一樣的東西,而「鉄瓶」又特指鑄鐵水壺,因此新的譯名並沒有更符合該器物的原意,所以我改回原本的譯名。 K0530012留言2014年3月16日 (日) 17:40 (UTC)[回覆]

其實有些器具在中國古籍中看到名稱,例如「鉄瓶」在中國稱為「湯瓶」(文震亨《長物志》:「湯瓶鉛者為上,錫者次之,銅者不可用。形如竹筒者,既不漏火,又易點注,瓷瓶雖不奪湯氣,然不通用,亦不雅觀。」),用作燒水,多用金屬或陶瓷製作。而「水壺」一詞有歧義,可以指攜帶出外裝水的容器,也可以指燒水的容器。另外わたし中國和外國也有(見現代常見的家用式烤肉爐),要表示日語名稱來源可以用註釋方式標示日語名稱含意,但不應因此而不去翻譯該物。另外「灰均し」這工具在中國多用於香藝,稱為「香鏟」,因為文中並非用於香藝,故改為「灰鏟」。很多日本的東西其實不是日本獨有,有不少來自中國,但因為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少用,而使中文名稱不為一般人所知,只有古籍有記載或只有一些小眾嗜好如茶藝、香藝等才用到,所以對普羅大眾來說未必知道正確的中文名稱--Ws227留言2014年3月17日 (一) 06:34 (UTC)[回覆]
另外翻譯時請考慮如那些用具要在中文維基寫成獨立條目,應以甚麼為條目名?先把它的名稱翻譯成中文,再以註釋方式標示日文名稱含義,這樣才是既顧及中文又能表達原意,何況有些並非日本獨有產物--Ws227留言2014年3月17日 (一) 06:56 (UTC)[回覆]

回復‎Ws227

[編輯]

我對香具不熟,所以沒有注意到有香鏟這個器具。可是中國香道的香鏟和「灰均し」又有些不同,「灰均し」有刮出灰模樣的鋸齒設計,並且有的幾乎呈梳子狀,我認為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另外,雖然你引用文獻,認為湯瓶會是「鉄瓶」較好的譯名,但「鉄瓶」是鑄鐵製的水壺,而從你提供的文獻部分沒辦法看出有任何地方提到湯瓶有這個特性,所頂多只能將之作為「薬缶」的譯名,而「鉄瓶」是鑄鐵製的「薬缶」。另外,我沒有使用水壺作為譯名,也已經附上鉄瓶的圖,我搞不清楚你提出有歧異這一點是翻譯內容的哪一方面有問題。在我居住的地方,這種附提把和壺嘴的燒水用器具就稱作「水壺」或「茶壺」。

身為華人,我當然了解很多東西是日本當初從中國這裡傳過去的,但有的也只是相似而已,而重點是有些譯名並不合適,例如之前將わたし譯作燒烤架,那麼沒握炳的「瓶台」,我若沒寫出來你又會怎麼譯?你是憑你喜好決定譯名嗎?我說過,這些器具的名稱能表現出存在文化的內涵,而中文的稱謂不一定能表現這些特性。「瓶台」也是,之所以有這種稱呼,是因為它的功用是用來擱放「鉄瓶」,因為沒有把手,所以不方便在火源附近移動,所以主要並不是用於燒烤用途,有的甚至只是在圍爐裏角落的扇形小鐵架。而你將附在後面的內容刪除,是為了不要造成前面譯名突兀嗎?還是只是因為沒有來源,所以必須移除?

你現在將之譯作有柄烤架,是我反應意見之後才改的,如果有其他使用者更新內容,察明這些譯名不合適,譯名是不是也要不斷更新?

在英文維基百科裡,很多跨文化的事物,他們也沒有將之硬譯作英文的字詞,而將原先的名稱以原音拼寫的方式保存下來,我認為這是相當不錯的做法。因為這並不是不譯,而在編寫這些條目時就試著將原有文化保存下來,除了保留真實的稱謂,也讓人能透過簡單的描述就能知道這個名稱背後的意涵。

將譯名審慎轉寫漢字,保持最貼近原本樣貌,並在後面加上描述註解;跟你將之更動成你想要的譯名,然後在後面附上一些日文和解說,我不覺得後者有比前者更合適多少。

「考慮哪些用具要在中文維基寫成獨立條目,應以甚麼為條目名」這點當然我同意,我在翻譯時也查找過其它條目和資料,也決定好要這麼翻譯。由於相關翻譯內容的匱乏,有些幾乎必須從頭開始建立,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對這些條目有興趣,所以我只能當作僅我自己在翻譯我想完善的條目。用自己閒餘時間來翻譯這些條目。所以只是成長緩慢了些。日文維基的其他相關條目,我都想將之翻譯出來。但基於同樣的理由,我還是會維持我這種譯法。 2014年3月18日 (二) 15: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