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漢語地區用詞差異列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來源[編輯]

不知道「大陸用語(南方)」中的內容都基於什麼,或許我孤陋寡聞了,還真沒聽說過管馬來西亞叫馬來的……。馬來只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嘛。--Fry留言2012年4月21日 (六) 15:38 (UTC)[回覆]

看到後面我都覺得要刪了[編輯]

寫的太片面了,比如我del的 誰說大陸這邊沒人用念書?搞笑啊!--Qa003qa003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6:43 (UTC)[回覆]

現有條目名稱太口語化,建議改為漢語地區用詞差異列表。--Kolyma留言2013年8月17日 (六) 01:52 (UTC)[回覆]

完成。--Kolyma留言2013年8月24日 (六) 00:26 (UTC)[回覆]

參考資料[編輯]

可參考Wikipedia:繁簡分歧詞表。--Kolyma留言2013年8月17日 (六) 09:55 (UTC)[回覆]

建議中國大陸不用區分北方、南方[編輯]

本條目探討各地區標準書面語的差異,因此建議中國大陸不用再區分北方、南方。--Kolyma留言2013年8月18日 (日) 04:41 (UTC)[回覆]

非屬單純同詞差異部分移置此處[編輯]

以下與句型有關,非屬單純同詞差異,故移置此處。--Kolyma留言2013年8月18日 (日) 09:37 (UTC)[回覆]


「有」字句[編輯]

 台灣人因為受閩南方言的影響,往往非常習慣在動詞前面加「有」,例如「你有在聽嗎」、「你們有沒有賣水壺」、「你有吃飯嗎」。在台灣人的語感,「有」有表達過去式、較為委婉的感覺。如果「我們沒有賣水壺」一句,改成「我們不賣水壺」,臺灣人容易理解為「我們不想賣水壺」,但是「我們沒有賣水壺」相較之下則委婉得多:我們也不是不想賣,只是剛好沒有賣、還沒賣而已。  在台灣人的語感,「有沒有做XX」與「做XX了嗎」,後者則似乎更強調完成式「了」,而前者則傾向單獨詢問「是否做XX」,至於做沒做完比較不在詢問範圍內。

 在大陸,有字句也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除了台灣人愛講的那種形式的有字句也時見於大陸的字幕組,另一種台灣人不太講、但是大陸人愛用的有字句「有愛」。 例如:「這本書寫得真是太有愛了、這張卡片做得很有愛。」通常指「這本書寫得很好」、「做這張卡片的人一定是帶著滿滿的感情把卡片做出來的吧」。

疑問詞[編輯]

  • 呢嗎、呢吧
    • 偶見於大陸人所寫的非正式文字中(正式文字指官方文宣、論文、報告等)。舉例而言:「你在炒什麼菜呢吧」一句,指同時問「你在炒什麼菜呢」、「你在炒什麼菜吧」
    • 在大陸人的語感中,「麼」相對於「嗎」,雖亦有疑問詞的功用,但疑問的性質比「嗎」略輕。但在台灣人的語感裡,「麼」絕對不可能單獨作為疑問詞,「麼」的前面勢必會有「怎」、「什」、「這」、「那」等詞素。

「表示」[編輯]

 大陸網友很喜歡使用「表示」一詞,雖然的確有「表示」的意思,但基本用法與「我覺得」較為類似。例如:「(我)表示很喜歡樓主的見解」、「表示我什麼都不知道」。

增修幾處馬新用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