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0號潛艇 (1936年)
U-30號艇徽
| |
歷史 | |
---|---|
納粹德國 | |
艦名 | U-30號 |
下訂日 | 1935年4月1日 |
建造者 | 不來梅威悉船廠 |
船廠編號 | 911 |
動工日 | 1936年1月24日 |
下水日 | 1936年8月4日 |
服役日 | 1936年10月8日 |
退役日 | 1945年1月23日 |
結局 | 1945年5月5日在弗倫斯堡峽灣自沉 |
技術數據 | |
艦級 | VII級潛艇 |
艦型 | VII-A型 |
排水量 |
|
全長 | |
全寬 |
|
高度 | 9.50米 |
吃水 | 4.37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
續航距離 |
|
潛航深度 | 220米 |
乘員 | 4名軍官、40-44名水兵 |
傳感與 處理系統 | 群聽裝置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識別代碼 | M 05 559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8次巡邏 |
戰績 |
|
U-30號(德語:U 30)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十艘VII-A型近岸潛艇(或稱U艇)之一。它由不來梅的威悉船廠承建,於1936年8月4日下水,至同年10月8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八次巡邏作戰,共擊沉17艘、擊傷2艘同盟國或中立國艦船,累積總噸位為123,232噸。1945年4月17日,U-30號在基爾退役,至1945年5月5日在弗倫斯堡峽灣執行「彩虹命令」而自沉,其殘骸則於1948年被打撈上岸拆解。
設計
[編輯]VII級潛艇是基於德國早期的潛艇發展而來,其設計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UB-III型,特別是被取消的UG級方案,再結合造艦工程局為芬蘭設計的水妖級加以改進。VII級是單殼體結構,壓載水艙以馬鞍形安裝在艇體上半部的兩邊舷側是其最大的特徵。由於編入艦隊後的使用成績較好,一邊不斷進行改進一邊持續批量生產,結果成為了納粹德國潛艇艦隊的主力。[1]
U-30號是VII級的第一個衍生型號VII-A型之一。其全長64.51米、舷寬5.85米、高9.5米,並有4.37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626噸和745噸。VIIA型艇採用兩台猛獅生產的M6V 40/46型六缸四衝程1,155匹公制馬力(85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布朗-博韋里提供的GG UB 720/8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雙作用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節(31公里每小時),水下8節(15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6,200海里(11,5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94海里(174公里)而無需充電。儘管起居艙室非常狹窄,但由於其快捷的緊急下潛速度,VIIA型艇普遍受到船員們的歡迎,並被視為比更大、更遲鈍的艇型更能保護他們免受敵人的攻擊。[2][3]
武器裝備方面,U-30號較前型II級潛艇的裝備更重,有四具艇艏內置和一具艇艉外置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1枚G7型魚雷或最多22枚TMA型水雷(TMB型則為33枚)。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配備220發彈藥的88毫米35式速射炮以及一門配備1,195發彈藥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為甲板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0-44名水兵。[2]
歷史
[編輯]1935年4月1日,海軍造艦局不惜違反《凡爾賽條約》,正式將六艘VII-A型潛艇(U-27至U-32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不來梅的威悉船廠。其中U-30號於1936年1月24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911。經過近七個月的建造,它於1936年8月4日下水,至10月8日在前U-15號艇長、海軍上尉漢斯·科豪茲的指揮下交付使用。完成海試後,該艇加入駐威廉港的「扎爾茨韋德爾」潛艇區艦隊,先後擔任前線艇和作戰艇直至1939年12月31日。西班牙內戰期間,U-30號也曾兩度被部署至西班牙沿岸執行觀察任務。當U艇編制於1940年1月1日重組時,它又繼續在駐威廉港的第2潛艇區艦隊擔任前線艇。同年底退出前線任務後,該艇從1940年12月1日到1943年11月30日以訓練艇身份成為駐梅默爾的第24潛艇區艦隊的一份子,繼而換編至駐戈滕哈芬的第22潛艇區艦隊擔任教學艇。隨着蘇聯紅軍於1945年初發動東普魯士攻勢,德國人被迫放棄戈滕哈芬基地,U-30號遂跟隨區艦隊自1945年1月移駐基爾,並於當月23日在當地退役。此後它曾計劃在弗倫斯堡充當魚雷學校指揮部的射擊訓練火炮平台,但直到戰爭結束都未能實現。根據長期生效的「彩虹命令」,該艇於1945年5月5日在弗倫斯堡峽灣、即編號為AN-9493的海軍網格處(54°49′N 9°25′E / 54.817°N 9.417°E)自行鑿沉——儘管該命令在一天前便由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撤銷。艇只殘骸其後被打撈上岸於1948年拆解報廢。[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30號完成了八次巡邏和一次狼群作戰,共計擊沉17艘、擊傷2艘同盟國或中立國艦船,累積總噸位為123,232噸。[6]
作戰巡邏
[編輯]第一次巡邏
[編輯]1939年8月22日,U-30號在海軍中尉弗里茨-尤里烏斯·倫普的指揮下離開威廉港執行首次巡邏,前往愛爾蘭西北部的北大西洋游弋。[7]9月3日,即英國對德宣戰僅10小時後,該艇在距羅科爾以南約60海里(110公里)、即伊尼什特拉哈爾島西北約200海里(370公里)處發現了正從利物浦駛往蒙特利爾、註冊噸位達13,581噸的英國遠洋客輪雅典娜號。該船當時正以之字形航線行駛,似乎偏離正常的航向,這使倫普相信這要麼是一艘運兵船,要麼是一艘Q船或武裝商船巡洋艦。U-30號跟蹤雅典娜號達三小時之久,最終於19:40,當兩者都位處羅科爾和托里島之間時,倫普下令發射了兩枚魚雷。其中一枚在雅典娜號的左舷輪機艙內爆炸,使其開始朝船艉下沉。這艘客輪在海面上漂浮了逾14個小時,直到翌日早上10:40才最終沉沒。它成為二戰中第一艘遭潛艇擊沉的船舶;船上1,418名乘員中有112人死亡,其中包括28位當時仍保持中立的美國人。[8][9]
襲擊發生後,德國宣傳部檢視了從倫敦和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傳來的報告。在被德國海軍告知在雅典娜號沉沒的當天,沒有U艇出現在該船附近後,宣傳部立即否認了任何德國潛艇擊沉雅典娜號的指控。相反,他們聲稱英國人用魚雷擊沉了他們自己的船隻,企圖將美國捲入戰爭。為了平息美國對雅典娜號沉沒的反應,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於1939年9月16日安排了海軍元帥埃里希·雷德爾與美國海軍武官會晤。在會談中,雷德爾向武官保證,他已經收到了海上每艘德國潛艇的報告,「因此可以肯定,雅典娜號不是被德國潛艇擊沉的」。雷德爾隨後要求武官通知美國政府。然而,並非每艘潛艇都已返回港口,所有仍在海上的德國U艇都被要求保持無線電靜默。[10]
9月11日凌晨04:24,U-30號又在愛爾蘭島以西約200海里(370公里)襲擊了無護航的英國貨船布萊爾洛吉號(Blairlogie,4,425總噸)。至05:00,倫普以甲板炮發射了18枚炮彈,並在取得三發命中後截停了船隻。當船員們分乘兩艘救生艇棄船後,U-30號於05:30再發射一枚魚雷將貨船擊沉。[11]三天後的13:23,另一艘無護航的英國貨輪法納德角號在馬林角西北偏西約280海里(520公里)處被U-30號的一枚火炮彈攔截。42名船員分乘兩艘救生艇棄船,再由潛艇拖離現場。一隊押解船員則登船接管給養補給品,並為鑿沉做好準備。然而,原船員已經發出求救信息,通知了位處東北約200海里(370公里)處進行反潛巡邏的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航母立即起飛了三架賊鷗式戰鬥轟炸機,並從它的護航陣幕中分遣出三艘驅逐艦。兩小時後,皇家方舟號再分兩批次起飛三架劍魚式魚雷轟炸機,並將另外兩艘驅逐艦派遣到現場,但為時已晚。當第一架賊鷗對失事船舶進行調查時,飛行員驚訝地發現一艘潛艇就在旁邊,不得不立即在極低的高度投下炸彈。小型炸彈在接觸水面時引爆,彈片擊中飛機,迫使飛行員彈射逃生。兩名機組人員在墜機事故中倖存,嚴重燒傷,並開始向法納德角號游去,但只有飛行員到達,並被受傷的德國水兵救起。U-30號通過從艉部緊急下潛躲過一劫。炸彈是在離船很近的地方引爆的,船上有三名押解船員被彈片劃傷。第一次空襲10分鐘後,另一架賊鷗到達現場,分兩次襲擊了貨輪以南約1海里(1.9公里)處的一個物體,但炸彈啞火。他們報告了司令塔遭到襲擊,並觀察到有兩人在水裡游泳,但事實上該物體很可能是第一艘賊鷗的殘骸。當U-30號浮出水面時,他們已經沒有炸彈了,只得用掃射攻擊迫使它再次下潛。飛機當時已燃油不足,遂飛離該地區。隨後,潛艇重新浮出水面,並試圖靠近並營救押解船員。與此同時,第三架賊鷗抵達現場,由於對之前的行動一無所知,它幾乎完全重複了導致第一架賊鷗失事的行為。炸彈炸毀了機頭和發動機,賊鷗墜入大海。觀察員和飛機一同消失,但飛行員設法逃脫並被帶上船。U-30號在第三次嘗試靠近時損壞了艇艏,並成功將5名船員帶上了潛艇。飛行員最初仍留在船上,但當倫普告知他們該船將被魚雷擊沉並被俘虜時,他們跳下了船,就在第一架劍魚抵達並通過掃射迫使潛艇下潛的幾分鐘前。18:20,法納德角號被一枚從500米外射出的魚雷擊沉。隨後,水下的U-30號被劍魚的炸彈和兩艘驅逐艦投擲的深水炸彈嚴重損壞。它被一直追擊至22:00,一小時後才成功逃出水面。[12]
9月19日,U-30號駛入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將一名在襲擊中身負重傷的水兵轉移至被扣押在當地的德國輪船哈姆號(Hamm),並將後者的三副作為替補登艇。這名水兵得以傷愈,但在1940年5月英國入侵冰島時被俘,並被轉移到加拿大的戰俘營。[12]潛艇則於9月27日返抵威廉港,U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准將當即接見了倫普。鄧尼茨後來表示,倫普看起來「非常不高興」,他告訴將軍,他實際上要為雅典娜號的沉沒負責。鄧尼茨隨後收到指示,要求對雅典娜號事件「絕對保密」,海軍總司令部(OKM)也未將倫普送交軍事法庭,因為他們認為其行為是善意的,關於雅典娜號沉沒的所有政治解釋都由總司令部處理,他們會否認任何關於德國U艇擊沉該船的指控。為了保守雅典娜號沉沒的秘密,鄧尼茨篡改了U-30號的航海日誌以抹去全部證據。直到1946年的紐倫堡審判,這艘客輪命運的真相才被德國人公布於眾。[13]
第二、三次巡邏
[編輯]倫普率U-30號於12月9日從威廉港啟程執行第二次巡邏,但由於發動機故障而不得不於12月14日返航。[4]經過維修並重新出發(第三次巡邏),該艇駛入北海,然後環繞不列顛群島游弋及沿愛爾蘭島南岸航行,並於12月28日相繼襲擊了兩艘隸屬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艇。[14]其中武裝拖網船芭芭拉·羅伯遜號(HMS Barbara Robertson,325總噸)於凌晨04:00在劉易斯角西北約35海里(65公里)處被倫普以火炮擊沉;[15]而排水量達31,100噸的戰列艦巴勒姆號則於15:35在劉易斯角以西約約66海里(122公里)處被U-30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左舷受損,但它仍可自行駛往利物浦,並在經歷了六個月的維修後重新投運。[16]1940年1月6日深夜,倫普在皇后海峽附近、即編號為AM-9324的海軍網格內共敷設了十二枚水雷,造成6艘商船遇難:首先是HX-14B號護航船隊的英國油輪熊號(El Oso,7,267總噸),它於1月11日11:00觸雷,並在利物浦的巴爾燈船西北偏西約6海里(11公里)處沉沒。[17]1月16日,OB-72號護航船隊中的英國貨輪格拉西亞號(Gracia,5,642總噸)在巴爾燈船西南偏西約5海里(9.3公里)處觸雷嚴重受損。該船在紐康諾爾擱淺,後來被打撈浮起並得到修復。[18]一天後,OB-74號護航船隊中的英國貨輪凱恩羅斯號(Cairnross,5,494總噸)也在大致相同的位置觸雷沉沒。[19]即便是在U-30號於1月17日返航後,這片雷區至接下來的兩個月依然造成3艘英國商船沉沒,分別為4,305總噸的客船芒斯特號(Munster,2月7日)、5,406總噸的貨輪查格雷斯號(Chagres,2月9日)和5,068總噸的貨輪顧問號(Counsellor,3月8日)。[14]
第四、五次巡邏
[編輯]U-30號的第四次巡邏於1940年3月11日啟動,當時它離開威廉港前往挪威西岸,為入侵該國的「威悉演習行動」做準備。在為期二十天的時間裡,U-30號沿着挪威海岸向東北行駛,尋找盟軍的護航船隊,但一無所獲,遂於3月30日返回威廉港。期間在3月13日,倫普曾於56°51′N 03°48′W / 56.850°N 3.800°W、即編號為AN-4965的海軍網格處向英國潛艇逃學者號發射了兩枚魚雷,卻均告射失。3月29日凌晨04:00,該艇還在挪威埃格爾松西南約40海里(74公里)處的北海救出了漂浮中的道尼爾Do-18G飛行艇的全部四名機組人員。這艘飛行艇在前一天的搜救任務中因發動機故障而緊急迫降在海上。由於無法實施拖拽,德國潛艇用火炮擊沉了它。[20]
4月3日,U-30號從威廉港啟航執行第五次巡邏,正式參與「威悉演習行動」。它與U-34號共同組成第二集群,作戰區域位於特隆赫姆周邊海域。倫普在挪威西岸游弋了三十二天,隨後朝西南駛往蘇格蘭,以攔截正在向北馳援挪威的英國軍艦。然而與第四次巡邏一樣,U-30號在是次行動中未能取得任何戰功,並於5月4日返抵威廉港。[21]隨後,該艇於5月7日至6月3日期間前往漢堡的霍瓦茲船廠進行大修。[4]
第六次巡邏
[編輯]為了能夠從比斯開灣向大西洋出擊,U-30號於6月8日離開威廉港執行第六次巡邏,經由北海海峽和菲尼斯特雷角南下前往德占法國。從6月12日至17日,該艇曾在愛爾蘭南部參與「普里恩狼群」作戰,目標是攻擊從哈利法克斯前往利物浦途中的HX-47號護航船隊,但一無所獲。[4]直至6月20日21:42,倫普才取得自第三次巡邏以來的首個戰功,在韋桑島以西約130海里(240公里)處發射魚雷擊沉了HG-34F號護航船隊中的英國貨船奧特普爾號(Otterpool,4,876總噸),導致對方船長、21名船員和1名炮手喪生。[22]兩天後的01:58,從HX-49號護航船隊中分離出來的挪威貨船蘭斯湖號(Randsfjord,3,999總噸)又在皇后鎮西南偏南約80海里(150公里)處被U-30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魚雷在船艏左舷爆炸,導致該船三分鐘後傾覆沉沒,船長和3名船員罹難,其餘船員則跳上救生艇棄船。潛艇隨即浮出水面,德國人詢問了倖存者,遞給他們一瓶白蘭地,然後在發現兩艘驅逐艦後全速駛離該地區。[23]6月25日,U-30號在西班牙的費羅爾駐泊,由德國供應艦馬克斯·阿爾布雷希特號(Max Albrecht,5,824總噸)補充了燃料、水和補給品。6月28日02:02,無護航的英國貨輪拉納斯號(Llanarth,5,053總噸)在韋桑島以南約220海里(410公里)處被倫普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船艉,延至兩個半小時後沉沒。該船於前一天中午即被發現,但潛艇於16:57發射的兩枚魚雷均未能取得擊中。[24]進入7月後,U-30號於1日00:23在韋桑島以西約300海里(560公里)處襲擊了SL-36號護航船隊,並聲稱擊沉一艘註冊噸位為7,900噸的船隻。這一說法沒有得到盟軍報告的證實。04:00,德國潛艇再次發起攻擊,並擊沉了5,218總噸的英國貨輪貝尼翁號(Beignon)。[25]在抵港前一天,即7月6日08:31,倫普還在布雷斯特西南偏西約160海里(300公里)處發射魚雷擊中了無護航且中立的埃及貨船安吉爾·馬布羅號(Angele Mabro,3,154總噸)左舷中部,致使後者立即連同全體船員葬身大海。[26]U-30號於7月7日抵達洛里昂,成為第一艘入駐新占領的洛里昂基地的德國潛艇。[27]
第七、八次巡邏
[編輯]7月13日,U-30號開啟了從洛里昂出發的首次巡邏,也是它的第七次巡邏。[28]在十二天的時間裡,它向南航行到葡萄牙和直布羅陀海峽,並於21日16:00在菲尼斯特雷角以西約180海里(330公里)處開炮攔截了英國貨船埃拉羅伊號(Ellaroy,712總噸)。隨後,德國人命令船員棄船,並於22:39發動致命一擊將其擊沉。[29]三天後,即7月24日,該艇便因其中一台發動機發生故障而被迫返回洛里昂。[30]U-30號顯然出現了很多機械問題,遂於7月24日至8月5日間在當地造船廠進行修理工作,當局亦因此決定要謹慎使用它。其下一次巡邏依然會從洛里昂出發,但將返回德國。[31]
U-30號的第八次暨最後一次作戰巡邏於8月5日啟程,駛往北大西洋。在二十六天的時間裡,它穿過不列顛群島北部進入北海,並在途經黑爾戈蘭島(小修)和威廉皇帝運河後於8月30日到達基爾。[32]期間該艇先是於9日20:32以一枚魚雷襲擊了無護航的瑞典貨輪廣州號(5,779總噸),使後者在托里島以西約70海里(130公里)處沉沒;[33]之後又於8月16日19:32在外赫布里底群島的北尤伊斯特島以西約3,500海里(6,500公里)處擊沉OB-197號護航船隊中的英國貨輪麥克菲氏族號(Clan Macphee,6,628總噸)。[34]然而在此之後,U-30號再次遭遇發動機故障,被迫提前結束巡邏返回德國。在其抵達之前,倫普便已知悉他因此前率艇取得的卓越戰功而被予了鐵十字騎士勳章。[35]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註 1] |
結局 [6] |
---|---|---|---|---|
1939年9月3日 | 雅典娜號 | 英國 | 13,581 | 擊沉 |
1939年9月11日 | 布萊爾洛吉號 | 英國 | 4,425 | 擊沉 |
1939年9月14日 | 法納德角號 | 英國 | 5,200 | 擊沉 |
1939年12月28日 | 芭芭拉·羅伯遜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325 | 擊沉 |
1939年12月28日 | 巴勒姆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31,100 | 擊傷 |
1940年1月11日 | 熊號 | 英國 | 7,267 | 擊沉(觸雷) |
1940年1月16日 | 格拉西亞號 | 英國 | 5,642 | 擊傷(觸雷) |
1940年1月17日 | 凱恩羅斯號 | 英國 | 5,494 | 擊沉(觸雷) |
1940年2月7日 | 芒斯特號 | 英國 | 4,305 | 擊沉(觸雷) |
1940年2月9日 | 查格雷斯號 | 英國 | 5,406 | 擊沉(觸雷) |
1940年3月8日 | 顧問號 | 英國 | 5,068 | 擊沉(觸雷) |
1940年6月20日 | 奧特普爾號 | 英國 | 4,876 | 擊沉 |
1940年6月22日 | 蘭斯湖號 | 挪威 | 3,999 | 擊沉 |
1940年6月28日 | 拉納斯號 | 英國 | 5,053 | 擊沉 |
1940年7月1日 | 貝尼翁號 | 英國 | 5,218 | 擊沉 |
1940年7月6日 | 安吉爾·馬布羅號 | 埃及 | 3,154 | 擊沉 |
1940年7月21日 | 埃拉羅伊號 | 英國 | 712 | 擊沉 |
1940年8月9日 | 廣州號 | 瑞典 | 5,779 | 擊沉 |
1940年8月16日 | 麥克菲氏族號 | 英國 | 6,628 | 擊沉 |
注釋
[編輯]腳註
[編輯]- ^ 日本海人社,第20頁.
- ^ 2.0 2.1 Gröner 1991,第40頁.
- ^ Helgason, Guemundur. Type VI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 ^ 4.0 4.1 4.2 4.3 U 30. U-Boot-Archiv. [202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8).
- ^ Helgason, Guðmundur. U-30.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30.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1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4).
- ^ Johnmeyer, Hillard. The Sinking of the Athenia.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Military. [2014-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 ^ Helgason, Guðmundur. Athen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8].
- ^ Shirer,第637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Blairlogie.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 ^ 12.0 12.1 Helgason, Guðmundur. Fanad Head.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 ^ Shirer,第637–638頁.
- ^ 14.0 14.1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 ^ Helgason, Guðmundur. HMS Barbara Roberts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Helgason, Guðmundur. HMS Barham (04).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5).
- ^ Helgason, Guðmundur. El Oso.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Helgason, Guðmundur. Grac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Cairnross.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4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5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Helgason, Guðmundur. Otterpo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3).
- ^ Helgason, Guðmundur. Randsfjord.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Helgason, Guðmundur. Llanarth.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 ^ Helgason, Guðmundur. Beign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 ^ Helgason, Guðmundur. Angele Mabro.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6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7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 Helgason, Guðmundur. Ellaroy.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Blair,第176頁.
- ^ Blair,第177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0 (8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Cant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Clan Macphee.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 ^ Blair,第178頁.
參考資料
[編輯]- 日本海人社 (編). 《纳粹德国潜艇史》. 由章騫審校.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6430-2.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Shirer, William 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ISBN 0-671-72868-7.
- Blair, Clay. Hitler's U-boat War: The Hunters, 1939–1942.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2000 [1996]. ISBN 0-679-6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