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是繼1994年以來第一個沒有大型颶風形成的大西洋颶風季,也是繼1968年以來首次沒有任何風暴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強度。熱帶風暴安德烈亞是全季首場風暴,於6月5日形成,最後一個氣旋則是場沒有命名的亞熱帶風暴,於12月7日消散。全年只有颶風英格麗德和溫貝托達到颶風強度,是繼1982年以來最少的。這年颶風季造成的影響很小,雖形成有15個熱帶氣旋,但大部分不是強度很低,就是一直位於海上。熱帶風暴安德烈亞是唯一登陸美國的風暴,從佛羅里達州登上美國東岸,導致4人遇難。7月上旬,熱帶風暴尚塔爾從背風群島經過,造成1人喪生,但總體破壞程度很輕。熱帶風暴多利安、埃琳以及颶風溫貝托只給佛得角群島帶去了狂風天氣。墨西哥是本季受災最嚴重的國家,颶風英格麗德、第八號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巴里和熱帶風暴費爾南德均在該國登陸,其中單英格麗德就造成至少23人死亡,經濟損失達15億美元。10月上旬,熱帶風暴凱倫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中部產生降水和陣風。所有的主流天氣預報機構都預測這季的活躍程度會高於平均水平,之後又都在8月上旬將預測數值調低,但事實證明,即便是調整後的數據也仍然過高。這年大西洋熱帶天氣活動程度低主要是因為冬季春季溫鹽環流的大幅減弱,減弱程度出人意料。這導致大西洋上空春季天氣模式的延長,加上強烈的垂直風切變、中層濕氣,以及較為穩定的大氣活動共同影響,導致熱帶氣旋的發展受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