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棋
外觀
彈棋,也稱為象棋,一種古老的彈局遊戲。雖有冠有棋名,但不是棋類遊戲,反倒同於靠運動神經技巧的撞球、彈珠[1]。
沈括認為彈棋是起源於漢代,「漢元帝好蹴踘,以蹴踘為勞,求相類而不勞者,遂為彈棋之戲。」
蔡邕《彈棋賦》:「於是列象棋,雕華麗。」象棋在東漢也可指彈棋。
晉代徐廣《彈棋經》:「彈棋,二人對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當,下呼上擊之。」又說:「昔漢武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蹴踘者,盡炫其便捷跳躍,帝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侍臣東方朔因以此藝進之。帝乃捨蹴踘而習彈棋焉。」
唐代杜甫、韋應物、韓愈、柳宗元、李商隱等人都參與彈棋的記載,並有詩、文留念,柳宗元在《彈棋序》曰:「置棋二十有四。貴者半,賤者半。貴曰上,賤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敵一,用朱墨以別焉。」
宋代蘇東坡有「牙籤玉局坐彈棋」詩句。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彈棋之戲,世不傳矣,即其局亦無有識之者。呂進伯謂其形似香爐,然中央高,四周低,與香爐全不似也。弘農楊牢,六歲詠彈棋局云:『魁形下方天頂突,二十四寸窗中月。』想其制方二尺有四寸,其中央高者猶圓耳。今閩中婦人女子尚有彈子之戲,其法以圍棋子五,隨手撒几上,敵者用意去其二,而留三,所留必隔遠,或相黏一處者,然後彈之,必越中子而擊中之,中子不動則勝矣。此即彈棋遺法。魏文帝客以葛巾拂無不中者也,但無中央高之局耳。」
參考文獻
[編輯]- ^ 宋會群、苗雪蘭. 中國博奕文化史. 中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08-01. ISBN 9787509716854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