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派米
外觀
(重新導向自派米)
盂蘭派米是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民間舉行盂蘭勝會後的活動,所派的米本是用作施食,放於招魂台和大士王神像附近,正向經壇方便鬼食用,人們相信瑜伽焰口之後,食物會增加千萬倍;儀式過後,食物形雖在而質已變,變得淡而無味。但丟棄又覺得浪費,於是就把米派給窮人,美其名為「平安米」,既能積德,又能物盡其用。
傳統上這些米並非用作取代貯糧,而是每次溝一小撮到原有的米糧中一起烹煮,寓意長食長有,以保平安。近年人們不了解這些米的真正意義,加上心態改變,部份施米者視之為一般的「慈善活動」,派高價名牌白米,與盂蘭本義有違。受米者亦把所派之米視為福利捐獻,當作生活必須,不惜追索,甚至轉售圖利,已失去原來避免浪費的意義。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周樹佳《香港民間風土記憶(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