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日貢大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日貢大會是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赫哲族最大的民間活動,也是赫哲族的民族節日和節慶活動[1][2]:84,以文藝表演和體育競技活動為主。「烏日貢」,赫哲語意為「歡樂、喜慶」[3]

概況

[編輯]

烏日貢大會舉辦於農曆五月十五,每次持續二至三天。面向全體赫哲族的大會每四年舉辦一屆,由縣市行政部門承辦;間隔的三年舉辦區域性大會,由赫哲族聚居區的鄉、村、鎮自行舉辦。由大會演變而來的「烏日貢節」日期也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十五[4]。農曆五月是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的魚類繁殖期,也是赫哲族的休漁期,適於舉辦文體活動[5][6]

大會由多個赫哲族聚居區輪流舉辦[2]:84,會旗以魚叉口弦琴為標誌[2]:85

會歌

[編輯]

前兩屆烏日貢大會沒有會歌。1991年饒河縣舉辦的第三屆烏日貢大會在開幕時播放了歌曲但並未確定為會歌。第四、第五和第六屆大會均由東道主創作歌曲作為當屆會歌。21世紀之後,有人建議重新創作歌曲作為大會的永久會歌,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會赫哲族研究分會的時任會長尤志賢和副秘書長孫玉森等人決定採用在赫哲族中家喻戶曉,用來讚美家鄉的民歌《烏蘇里芒目》作為基調創作會歌。會歌由叢寶銀、孫玉森改編曲,孫玉森作詞,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錄製並演唱。從第七屆開始,烏日貢大會的開幕和閉幕式都會播放這首會歌[7]:70-72

歷史

[編輯]

烏日貢大會起源於赫哲族的「跳鹿神」或「跳太平神」活動,赫哲語稱之為「溫吉尼」[8]。為祈求避凶驅邪,漁獵豐收,赫哲族薩滿一般會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九月初九施法並跳鹿神[6],這種活動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9]。另有說法認為烏日貢來源於赫哲族早期社會性群體聚會,即勞作休息和漁獵豐收時的技能比試和文娛歡慶活動[4],範圍較小,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固定的程序[10]。綜合來看,烏日貢的來源較為多樣,涵蓋了赫哲族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廣泛的文化領域[11]:137

1985年6月,為慶祝赫哲族解放40周年[12],加上赫哲族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10],在同江市中國赫哲族博物館現任館長孫玉森和赫哲族文化研究員吳福常的倡導之下,首屆烏日貢大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舉辦[13],當時叫做「赫哲族首屆文體大會」,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6]。1988年6月,文體大會正式定名為「烏日貢」大會,改為每三年舉辦一屆。1991年,第三屆大會開幕式上首次出現運動員和演員入場式、點燃聖香儀式、鹿神舞「溫吉尼」以及會旗會歌,第一束聖香由著名伊瑪堪說唱家葛德勝點燃。這屆大會上還正式將農曆五月十五和五月十六定為「烏日貢節」的日期[4]。1997年,大會改為每四年一屆,俄羅斯那乃人聚居區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大會成為國際活動[3]:180。2001年,大會名稱開始改為「中華赫哲族烏日貢大會」[5][8]

歷屆烏日貢大會概覽[3]:179-183[11]:138-139
屆數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代表隊數量 參加人數 代表隊 比賽項目
第一屆 1985年6月28-29日 街津口赫哲族鄉 5支 45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四排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與聯合隊(由同江市區、佳木斯市區及北京哈爾濱內蒙古等地赫哲族組成) 男子項目有叉草球划船撒旋網射擊游泳頂槓拉槓登山拔河,女子項目有叉草球、射擊、拉槓、登山、游泳和拔河
第二屆 1988年6月28-29日 街津口赫哲族鄉 6支 65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四排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 男子項目有划船、游泳、叉草球、撒旋網、頂槓、射擊和拔河,女子項目有游泳、拉槓、射擊和拔河
第三屆 1991年6月26-27日 饒河縣四排鄉 7支 80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 男子項目有射擊、划船、游泳、摔跤、叉草球、頂槓、拉槓、射箭和杜烈其,女子項目有射擊、游泳、叉草球、拉槓和射箭
第四屆 1994年6月23-24日 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 8支 95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撫遠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 射擊、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拉槓、射箭和杜烈其
第五屆 1997年6月19-20日 同江市 9支 110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勤得利農場、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撫遠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俄羅斯那乃區首次派代表團參加 射擊、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拉槓、射箭、杜烈其和魚王角力
第六屆 2001年7月5日 饒河縣饒河鎮 8支 120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撫遠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俄羅斯那乃區派代表團參加 摔跤、叉草球、頂槓、射箭、杜烈其、游泳、魚王角力、叉魚和打兔子
第七屆 2005年6月21-22日 撫遠市 9支 125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勤得利農場、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抓吉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與佳木斯市區,俄羅斯那乃區派代表團參加 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射箭、杜烈其、魚王角力和打兔子
第八屆 2009年6月7-8日 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 10支 130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勤得利農場、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撫遠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佳木斯市區與北京市區 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射箭、杜烈其、魚王角力和打兔子
第九屆 2013年6月22-23日 同江市 10支 1400人 同江市八岔鄉村、街津口鄉、勤得利農場、饒河縣饒河鎮、四排鄉、撫遠市撫遠鎮、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同江市區、佳木斯市區、北京市區與哈爾濱市區,俄羅斯那乃區派代表團參加 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射箭、杜烈其、魚王角力、打兔子、狩獵、叉魚、鹿毛球、擲木輪、漁具技能、趕魚汛、打瓦、拔河、打尜、打馬仗和背媳婦19個項目
第十屆 2017年6月16-17日 饒河縣 13支 1450人 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四排鄉、北京市區與俄羅斯那乃區等 划船、摔跤、叉草球、頂槓、射箭、杜烈其、魚王角力、打兔子、狩獵、叉魚和拔河11個項目

大會內容

[編輯]

體育競技

[編輯]

烏日貢大會上的體育項目多為民族特色項目,有摔跤叉草球頂槓杜烈其射箭拔河等陸上項目和游泳划船等水上項目。這些項目多是赫哲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技藝和手段,逐漸演化成為競技項目[12]。為增強體育比賽的競技性,赫哲族參照國際國內競技體育比賽的有關規則,制定了統一的比賽細則和評分標準[9]

烏日貢大會為體育競技設立了「莫日根」獎(「莫日根」赫哲語意為英雄、勇士),該獎類似現代體育比賽中的個人全能獎。在前幾屆大會上,由於沒有比賽成績特別突出的運動員,「莫日根」獎項始終空缺,直到第六屆大會才將該獎頒給獲得頂槓、織魚網、角力和杜烈其四項第一的赫哲人尤明勝[9]

文娛活動

[編輯]

烏日貢大會上的傳統文娛節目有伊瑪堪說唱、嫁令闊、天鵝舞、薩滿舞、魚鷹舞、手鼓舞、彈奏口弦琴等,現代文娛節目有男女合唱、獨唱、現代歌舞和電子琴演奏等[14]。在夜晚,大會舉辦全員參加的篝火晚會,將宴飲歌舞等活動合為一體[12]

為了使文藝比賽像體育競技那樣有規可循,大會也制定了文藝比賽的評分細則,要求創作節目占參加比賽節目的三分之二以上,對每個節目的民族特色、內容形式的創新也作出要求[9]

意義

[編輯]

烏日貢大會是赫哲族自己創造出的民族盛會和節日。大會將散居各處的赫哲族聯繫起來,增強了赫哲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了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創作了多種文藝作品並鍛煉了大批文體人才;擴大了民族之間交往與國際交流[11]:140[10],堪稱赫哲族漁獵文化的集成[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刁志波. 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14年5月: 86. ISBN 978-7-5637-2884-8. 
  2. ^ 2.0 2.1 2.2 黃任遠. 赫哲族.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4年12月. ISBN 978-7-5497-0974-8. 
  3. ^ 3.0 3.1 3.2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志編纂委員會編. 中国名村志丛书 八岔村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7年12月. ISBN 978-7-5144-2739-4. 
  4. ^ 4.0 4.1 4.2 4.3 孫中馗. 漫谈赫哲族“乌日贡”节. 戲劇之家. 2014, (5): 269. ISSN 1007-0125. 
  5. ^ 5.0 5.1 呂秀蓮,趙坤宇. 赫哲族女性历史文化研究.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2年12月: 94. ISBN 978-7-207-09530-5. 
  6. ^ 6.0 6.1 6.2 舒景祥主編. 中国赫哲族.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73. ISBN 7-207-04598-0. 
  7. ^ 雒樹剛主編; 何玉芳本卷主編. 中国节日志 乌日贡.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8年6月. ISBN 978-7-5194-3706-0. 
  8. ^ 8.0 8.1 方海亮; 湯洋. 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奮鬥. 2017, (13): 65. ISSN 0428-2205. 
  9. ^ 9.0 9.1 9.2 9.3 富燕羽. 浅论“乌日贡”.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4, (2): 101-103. ISSN 1004-4922. 
  10. ^ 10.0 10.1 10.2 孫玉森; 吳慧. 赫哲族“乌日贡”漫议. 黑龍江民族叢刊. 1998, (3): 93-95. ISSN 1004-4922. 
  11. ^ 11.0 11.1 11.2 覃勁; 尤文民.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渔猎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乌日贡”的文化传承功能.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8, 164 (3). ISSN 1004-4922. 
  12. ^ 12.0 12.1 12.2 張敏傑; 李偉國. “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6, (5): 98–103. ISSN 1004-4922. 
  13. ^ 王宏偉. “乌日贡”大会:赫哲族的精神家园. 戲劇之家(上半月). 2012, (6): 92. ISSN 1007-0125. 
  14. ^ 鐵木爾·達瓦買提主編.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东北、内蒙古地区卷.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 414. ISBN 7-105-02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