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任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任蒙
任蒙在青山區圖書館
出生1955年5月(69歲)
 中國湖北省廣水市
職業詩人、文化學者、散文家
語言中文
民族漢族
創作時期1975年至今
體裁雜文隨筆
代表作《任蒙散文選》
獎項冰心散文獎

任蒙,本名楊人猛,中國當代詩人、評論家、散文家。曾當兵13年,後來進入武漢市江岸區機關任職。後成為武漢市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武漢市散文創作委員會主任。作品有《詩廊漫步》、《任蒙散文選》等。

生平[編輯]

任蒙本名楊人猛,1955年5月16日出生於現廣水市關廟鎮泥河村,其父為當過教員的農民,母為家庭婦女。7歲入讀半日制初小,中途差點輟學。1966年進入高小,接觸了《毛主席詩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學作品。1972年上完高中回家務農,1973年進入部隊。1975年開始業餘寫作。1986年謝絕了首長挽留以副團職幹部身份轉業,進入武漢市委宣傳部。80年代末曾在兩家報社任職,後進入江岸區委機關任職。[1]

創作[編輯]

他早年從事詩歌、雜文和評論寫作。其雜文曾在《紅旗》上發表,他的論《西遊記》的雙重價值的評論人大複印資料轉載。1978年開始在《長江文藝》、《芳草》、《湖北日報》、《星星》等報刊上發表詩歌。1988年出版《詩廊漫步》,以詩的形式論詩。

任蒙後來轉向散文創作,其《任蒙散文選》於2009年獲首屆全國孫犁散文獎、2010年獲第四屆冰心散文獎散文集獎。[2]集中所收文章包括《歷史深處的昭君背影》、《悲壯的九宮山》、《回望羅馬》、《一個世界性藝術話題》等。[3]這些文化散文最終是以「人」為主題的。如《圍牆》講帝王的統治心理,《悲壯的九宮山》分析李自成之死各種異說,突出李的悲劇性。《放映馬王堆》則討論馬王堆女主人的奢華與勞動者付出代價之間的關係。《草堂朝聖》聚焦杜甫和後世文人間的傳承聯繫。而《歷史深處的昭君背影》則刻畫昭君遠嫁匈奴時的內心悲情。《清晨,叩謝天一閣》歌頌了范氏在傳承文化上的堅守。這些散文將抒情和知識分子的立場結合在了一起。[4]

參考資料[編輯]

  1. ^  余坦坦.任蒙的人生歷程與文學情懷.武漢文史資料,2005,(第10期). 頁45-50
  2. ^ 劉益善. 作家在左 編輯在右.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5.01. 頁94 - 97
  3. ^ 王亮. 雨夜中的鳳凰.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0.10. 頁132.
  4. ^ 李魯平. 在藝術審美與思想內涵之間保持張力——評任蒙的散文創作. 湖北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文學親歷.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8.11. 頁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