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量
外觀
司馬量(?—?),字公度,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殷王司馬卬的後裔,東漢征西將軍司馬鈞的兒子[1]。
事蹟
[編輯]司馬量曾任豫章郡太守,之後司馬氏家族不再以武事君,也能以文謀事[2]。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後代司馬炎建立七廟,司馬量位列其中,後司馬炎和晉惠帝死,廟位移除。後晉元帝聽從溫嶠建議,復其位。[3]
子孫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晉書·卷一·帝紀第一》: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雋,字元異。雋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
- ^ 李毅婷. 魏晋之际司马氏与礼法之士政治思想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年12月: 049. ISBN 978-7-5097-8306-1.
- ^ 《晉書·禮志上》:於是追祭征西將軍、豫章府君、潁川府君、京兆府君,與宣皇帝、景皇帝、文皇帝為三昭三穆。是時宣皇未升,太祖虛位,所以祠六世,與景帝為七廟,其禮則據王肅說也。……自征西以下,車服導從皆如帝者之儀。及武帝崩則遷征西,及惠帝崩又遷豫章。……〔元〕帝從嶠議,悉施用之。於是乃更定製,還復豫章、潁川於昭穆之位,以同惠帝嗣武故事,而惠、懷、湣三帝自從《春秋》尊尊之義,在廟不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