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社
外觀
四七社(德語:Gruppe 47)是於1947年成立的德國文學團體。它由漢斯·里希特組織的年輕作家聚會發展而來,沒有正式的組織形式,沒有固定的成員,也沒發佈文學綱領,卻發現和培養了很多年輕作家,如海因里希·伯爾、君特·格拉斯和馬丁·瓦爾澤,對現代德國文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1]
歷史
[編輯]1945年春天,在羅德島的戰俘營中,Curt Vinz,阿爾弗雷德·安德施和漢斯·里希特編輯了一份報紙《呼聲》,主要任務是對德國戰俘進行教育與宣傳。在這些德國戰俘回到德國之後,他們在1946年8月15日出版了雜誌《呼聲》 ,主要刊登文學作品。里希特和安德施希望《呼聲》能起到政治作用,來宣傳他們將自由的德國作為東西歐之間橋樑的思想。他們還在文章中批評美國佔領軍,最終導致1947年春天,《呼聲》周刊被美國佔領當局以政治激進為由取締,兩人不再擔任編輯,改變風格的《呼聲》周刊不久也告停刊[2]。
不再擔任編輯的里希特和安德施邀請德國的年輕作家和編輯在德國南部阿爾高的本瓦爾德湖湖畔聚會,希望籌辦新刊物《蠍子》,但未獲准發行,可這種聚會形式保留了下來,形成了一個鬆散的文學團體,即四七社。里希特回憶說「四七社的發起帶有政治記者性質,參與者並非想創作純文學作品,而是帶有文學野心的投身政治的記者。」[3]。四七社的作品大多控訴法西斯,描寫第三帝國的興亡,但其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4]。
自1950年起,出版社和廣播電台資助頒發四七社文學獎,逐漸使四七社聚會成為發現和培養年輕作家的場所,大大促進了戰後德國文學的繁榮。由於學生運動高漲和社會矛盾加劇,四七社內部產生分歧,自1967年起停止活動[4],1977年宣佈解散。
四七社文學獎
[編輯]1950年起開始對非知名作者頒發四七社文學獎。
- 1950: Günter Eich, for "Abgelegene Gehöfte"
- 1951: 海因里希·伯爾, for "Die schwarzen Schafe"
- 1952: 伊爾澤·艾辛格爾 for the story "Spiegelgeschichte"
- 1953: 英格博格·巴赫曼, for Die gestundete Zeit
- 1954: Adriaan Morriën, for Zu große Gastlichkeit verjagt die Gäste
- 1955: 馬丁·瓦爾澤, for the story "Templones Ende"
- 1958: 君特·格拉斯, for Die Blechtrommel
- 1962: 約翰內斯·博布羅夫斯基 for the poems Sarmatische Zeit
- 1965: Peter Bichsel, for "Die Jahreszeiten"
- 1967: Jürgen Becker, for Ränder
參考資料
[編輯]- ^ Arnold, Heinz Ludwig. "Aufstieg und Ende der Gruppe 4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6 June 2007.
- ^ Böttiger, Helmut. "Die Gruppe 47" in Als die deutsche Literatur Geschichte schrieb. München: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2012, p. 48.
- ^ Richter (ed.): Almanach der Gruppe 47. 1947–1962. p. 8.
- ^ 4.0 4.1 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 :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