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山丹交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阪民族學博物館所藏「山丹服」,是從山丹交易販賣至日本的清朝官服

山丹交易(日語:山丹交易さんたんこうえき Santan kōeki)是日本江戶時代黑龍江下遊民族與日本之間的交易。山丹人又稱山旦、山靼,是日本人對居住在黑龍江下游的烏爾奇人尼夫赫人等民族的稱呼。日本人一般不直接與山丹人貿易,而是通過居住在庫頁島(樺太島)和宗谷阿伊努人間接同他們展開貿易的。

山丹人臣服於清朝,向清朝進貢皮,清朝下賜官服、布匹、鵰羽、青玉等物給山丹人的酋長。另一方面,阿伊努人用自己獵得的毛皮換取日本人的鐵製品、米、酒等物,又轉手與山丹人獲賜的這些物品進行交換,然後賣給日本人。間宮林藏的《東韃地方紀行》對此有描述。

日本鎖國時期,日本開闢松前口、長崎口、對馬口、薩摩口四個正規貿易口岸。其中松前口進行對山丹人的山丹貿易,長崎口進行對荷蘭和清朝的長崎貿易日語長崎貿易,對馬口進行對朝鮮日朝貿易,薩摩口進行對琉球國琉球貿易日語琉球貿易。日本豪商錢屋五兵衛日語銭屋五兵衛曾在山丹貿易中獲利。

蝦夷錦是山丹交易中輸入日本的一個重要物品,它也是松前藩進貢給江戶幕府的重要貢品之一。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