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川康邊防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川康邊防軍,是中華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劉文輝的部隊,佈防範圍包括四川西康等地。

沿革

[編輯]

川康邊防軍前身為川邊鎮守使陳遐齡的川邊軍,1920年8月,陳派賀中強為前敵指揮,率羊仁安(羊清泉)、蘇華洲兩旅佔據寧屬。1925年秋,四川軍閥劉成勛擊敗陳遐齡的川邊軍。1926年7月,改編所屬部隊,委孫涵為川邊軍總司令兼第一混成旅旅長,羊仁安為副司令兼第二混成旅旅長,賀中強為第三混成旅旅長,蘇華洲為第四混成旅旅長[1]

川黔聯軍倒楊之戰後,劉成勛與劉文輝矛盾加重。1927年初,劉湘在蔣介石支持下,聯絡劉成勛、賴心輝,計劃排除保定系鄧錫侯田頌堯、劉文輝等部[2]。1927年6月6日,劉文輝羅列罪名通電聲討劉成勛,爆發川西之戰。由於劉成勛平時隨意剋扣軍餉,軍心不穩,加之劉文輝策動收買,部將離析。6月8日,劉文輝令第十師師長夏首勛、旅長張清平率兩萬餘人,向雙流新津崇慶大邑邛崍丹稜名山雅安實施突襲。劉成勛部戰敗退出,並向新津、邛崍集結,之後接連後撤。劉文輝部蔡玉龍旅在丹稜石橋場擦耳岩一帶與劉成勛部交火,劉成勛部潰退蒲江、名山。15日,張清平部圍攻邛崍。劉成勛部頑強抵抗,激戰多時,張部佔領邛崍,劉成勛部撤至甘積堡、黑竹關、百丈關一帶,築防雅安。劉成勛向劉湘、賴心輝求援[3]。劉文輝令夏首勛迅速攻克雅安,劉成勛部再退至沙坪防守。28日,劉成勛令賀中強旅長率兩個團實施反攻,但兩小時後傷亡過半潰敗。劉成勛令部隊撤離雅安到滎經集結,自己在當晚逃向滎經。劉文輝部進入雅安。29日,劉成勛通電下野,該部孫涵、羊仁安賀中強通電就任劉文輝所委川康邊防軍正副司令職,陳萬仞任川康邊防軍第六路司令[4]。劉成勛回原籍大邑,其防區及部隊被劉文輝兼併[5]。不久,撤銷川康邊防軍番號,駐寧屬各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4軍第11混成旅,羊仁安任旅長[6]

此外,前身為寧屬、雷波、馬邊、屏山、峨邊屯殖軍以及第24軍第11旅、12旅也是川康邊防軍的主要構成。劉元璋劉元瑭分別任川康邊防軍正副司令,司令部設西昌考棚(現西昌大禮堂[7]。川康邊防軍駐寧屬後,幾經改編擴充,共有5旅,12個團,總兵力約1.5萬人。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涼山,川康邊防軍積極佈防阻擊紅軍,並成功阻止紅軍對會理的圍攻[8]。1935年5月,蔣介石親自到四川督戰,要求其部隊配合薛岳的正規軍,意圖在大渡河圍攻消滅中央紅軍,重演石達開兵敗。但劉文輝自感與紅軍正面衝突會減弱自己的地方勢力,而紅軍也無意與川軍廝殺,在飛奪瀘定橋後紅軍全部越過大渡河[9],之後繞道通過西昌向瀘沽前進,離開寧屬[10]

編制

[編輯]

1935年5月,川康邊防軍駐防分佈[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 四川军阀史料 第3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07: 476. 
  2. ^ 徐繼素;陳君慧主編. 中国通史 第5卷.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 2851. ISBN 7-104-02741-6. 
  3. ^ 任昭坤,龔自德著. 四川战争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12: 302–303. ISBN 978-7-220-07998-6. 
  4. ^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 四川军阀史料 第4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02: 412. 
  5.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四川省志 军事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08: 163. ISBN 7-220-04499-2. 
  6. ^ 6.0 6.1 沙正華,段世治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涼山軍分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凉山彝族自治州军事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04: 132–133. ISBN 7-220-06302-4. 
  7.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2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4.12: 190. 
  8. ^ 李濤,李海編著. 国民党将领看长征.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4.12: 310–314. ISBN 7-80137-812-1.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 上.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432. ISBN 7-226-01786-5. 
  10. ^ 陳伯江著. 土地革命战争大参考.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6.05: 220–228. ISBN 9787518311767.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王成雄,王霄飛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全纪录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 北京:長城出版社. 2011.11: 285. ISBN 978-7-5483-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