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翰
張延翰 | |
---|---|
出生 | 884年 唐朝 |
逝世 | 941年1月5日 南唐 |
職業 | 南唐官員 |
張延翰(884年—941年1月5日[1][2]),字德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吳國和南唐官員,在吳國末年和南唐初年為宰相。
家世
[編輯]張延翰生於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睢陽人,[3]幾無家世記載。年輕時遊歷唐朝都城長安,唐朝末年任陝州司馬,一次去看從父權感化軍留後張慎思,告以北方將亂,說想要避居江、淮即大軍閥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治下,以延續家族世系。張慎思認可他的判斷,慨然送他上路。[1][4][5]
吳國年間
[編輯]天祐四年(907年),唐亡,分裂成幾個政權,楊行密轄區當時由其子和繼承人楊渥統治,為弘農國(後為吳國)。[6]張延翰初任鹽城令,有治績。[4]遷楚州行軍司馬。[1][5]
十五年(918年),吳國攝政徐溫屯昇州,由養子徐知誥在吳國都城廣陵為少攝政,封徐知誥潯陽公,[7]授江州團練使,[8]徐知誥顯然並不從廣陵前去就職,而是表張延翰為江州觀察巡官通判軍府事、工部郎中,前去江州代為理政。[1][4][5]
後來,[9]張延翰回到吳國朝廷,為殿中侍御史,知雜事,判台事。左街使張宣恃功驕暴,張延翰當廷彈劾之,其他悍將因而收斂。[1][4][5]
張延翰後進禮部侍郎,因之前從未成為攝政的近臣,很感激當時已是全權攝政的徐知誥。當時,吳國還沒有沿用唐朝為朝廷選官的科舉制度,而是對獻書論事者評定優劣選官。徐知誥以張延翰兼知選事,張延翰表現稱職,公平詳審,注重提拔孤貧之人,不附權勢,官吏敬畏他如神明,不敢作奸犯科。大和二年(930年),徐知誥子徐景通為少攝政,[10]對人們說:「張君議論公正,處事有條理,經手的簿冊和文書都很明晰,我要傾心聽之。」張延翰奉命綜領六司,為時人所重。五十歲時,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當時作為宰相他並不算老,但人們仍然認為他拜相晚了。[1][4][5]
南唐年間
[編輯]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徐知誥迫吳帝楊溥禪位,代吳稱帝,建立南唐。以張延翰及門下侍郎張居詠、中書侍郎李建勛三位吳國宰相為同平章事,仍為南唐宰相。[11]次年,徐知誥改李姓,改名李昪。[12]
不久,張延翰病重不能理事。李昪仍希望他理事,不許其辭職,派使者問疾賜良藥不絕。升元四年(940年),張延翰在道路上卒於右僕射[13]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任上。[2][14]士大夫嘆惜之。贈太師。[1][4][5][15]
評價
[編輯]- 《十國春秋》論曰:(張)延翰綜理六司,卓然奏績,晚登揆席,未竟厥用,惜哉!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十國春秋》卷二十一
- ^ 2.0 2.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二
- ^ 馬令《南唐書》作碭山人。
- ^ 4.0 4.1 4.2 4.3 4.4 4.5 陸游《南唐書》卷六
- ^ 5.0 5.1 5.2 5.3 5.4 5.5 馬令《南唐書》卷一十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 ^ 陸游《南唐書·張延翰傳》作潯陽侯。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
- ^ 《十國春秋》引南宋史學家陸游《南唐書》稱此事發生在徐知誥於升元元年(937年)登基時,但因與《十國春秋》及其他更多確定的史料對張延翰其餘仕途的記載完全不連貫而不取。見陸游《南唐書》卷六。此事當在順義七年(927年)徐溫過世或當時吳國統治者楊溥稱帝、徐知誥的攝政權力更大時。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六和朱玉龍《五代十國方鎮年表》。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七
-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一
- ^ 馬令《南唐書》作左僕射。
- ^ 《十國春秋》卷一十五
- ^ 馬令、陸游《南唐書》皆作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