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儀
拓跋儀(?—409年),一作章[1],鮮卑名烏泥[2],又作泥[3],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秦明王拓跋翰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拓跋儀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非常偉岸,有算計謀略,年少時能舞劍,騎馬射箭超越常人。拓跋珪避難前往賀蘭部時,拓跋儀也跟隨出入。登國初年,拓跋儀獲賜爵九原公,跟隨拓跋珪攻破各個部落,有謀略和征戰的功勞[4][5]。
窺伺後燕
[編輯]登國三年(388年),拓跋珪想要圖謀慕容垂,八月,拓跋珪派遣拓跋儀出使後燕[6][7],讓他窺伺後燕的間隙。慕容垂向拓跋儀詢問拓跋珪不親自來的用意,拓跋儀說:「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世代佔據北方土地,子孫相繼,不失舊業。等到祖宗接受晉朝的正統地位,爵位稱代王,東和燕國世代為兄弟。我奉命而來,道理是沒有錯的。」慕容垂認為他的回答有膽量,因此開玩笑說:「我的聲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親自來見我,怎能不是錯誤?」拓跋儀說:「燕國如不整修文德,想用軍威來增強自己,這是本朝將帥的事,不是我所知道的。」等到拓跋儀從後燕返回北魏,向拓跋珪稟報說:「慕容垂死後才可以動手消滅後燕,現在不行。」拓跋珪嚴肅地問他。拓跋儀說:「慕容垂年紀已老,他的兒子慕容寶軟弱而沒有威信,謀略不能決斷。范陽王慕容德自認為有才華,不是軟弱君主的臣子。慕容垂死後,後燕內部動亂一定會發生,那時可以圖謀他們,現在還不行。」拓跋珪認為拓跋儀說的有道理[8][9][10]。
討伐黜弗部
[編輯]登國六年(391年)三月,魏王拓跋珪派遣九原公拓跋儀和陳留公拓跋虔等人向西討伐黜弗部,大敗敵人[11][12][13][14]。後來,拓跋儀改封為平原公[8][9]。
西征鐵弗部
[編輯]登國六年十一月,拓跋儀跟隨拓跋珪西征鐵弗部,拓跋儀從另外的道路出兵,獲得劉衛辰的屍體,將劉衛辰傳送首級到行宮。拓跋珪大喜,改封拓跋儀為東平公[15][16]。
河北屯田
[編輯]登國九年(394年)三月,拓跋珪命令拓跋儀在黃河以北督促屯田,從五原郡到棝楊塞外[17][18],拓跋儀分派人員耕種,很得人心[15][16]。
參合陂之戰
[編輯]登國十年(395年)七月,慕容垂派遣慕容寶進攻五原郡,建造船隻,掠奪糧谷。拓跋儀緊隨其後佔據朔方郡[19]。九月,拓跋珪派遣陳留公拓跋虔率領五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東,斷絕燕軍的左路,派遣東平公拓跋儀率領十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北,斷絕燕軍的後路,派遣略陽公拓跋遵率領七萬騎兵斷絕燕軍南撤到中山郡的南路[19][20][21]。
消滅後燕
[編輯]皇始元年(396年)九月,北魏平定并州,拓跋儀有很多功勞,升任尚書令。十一月,當時常山以東地區,後燕的郡縣長官或棄城逃竄,或投降北魏,只有中山、鄴城、信都三城尚未攻下,魏道武帝詔令征東大將軍、東平公拓跋儀率領五萬騎兵向南進攻鄴城,要求士兵不得損傷百姓的農作物[22][23]。皇始元年十二月,魏道武帝派遣遼西公賀盧率領兩萬騎兵,會同衛王拓跋儀討伐鄴城[24],而賀盧自以為是魏道武帝的小舅舅,不肯接受拓跋儀的調度指揮,因此與拓跋儀產生矛盾。魏道武帝派遣使者責備賀盧,賀盧於是心懷憤恨。拓跋儀的司馬丁建暗中與慕容德勾結,在拓跋儀和賀盧之間挑撥離間,又把這種情況寫成書信用箭射進鄴城告訴給了慕容德。皇始二年正月甲辰(397年2月18日),大風突起,天昏地暗。賀盧的軍營之中出現火光,丁建對拓跋儀說:「賀盧在焚燒營地進行叛亂。」拓跋儀認為丁建說的很對,就迅速領兵撤退。賀盧聽說拓跋儀後撤,也撤退了。丁建帶領着部眾嚮慕容德投降,並且建言拓跋儀的部隊疲憊不堪,可以攻擊。慕容德派遣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率領騎兵七千追擊北魏軍隊,大敗魏軍[25]。皇始二年四月,魏道武帝認為軍糧無法接繼,詔令征東大將軍東平公拓跋儀撤除對鄴城的圍困,駐紮到鉅鹿,在楊城積攢田租穀物[26][27][28]。拓跋儀又跟隨魏道武帝圍困中山郡。皇始二年五月甲寅(397年6月28日),魏道武帝任命拓跋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29][30][31]。慕容麟戰敗後,魏道武帝將慕容麟的妻子周氏以及慕容麟的奴僕財物賜給拓跋儀。中山被北魏平定後,魏道武帝於皇始二年十月丁亥(397年11月28日)派遣三萬騎兵隸屬拓跋儀,準備討伐鄴城[32][33]。天興元年(398年)正月,慕容德從鄴城率領民戶四萬渡過黃河退守滑台[34][35],拓跋儀進入鄴城,沒收了後燕的倉庫,又追擊慕容德到黃河,沒趕上而返回[36][37][15][16]。
鎮守山東
[編輯]等到魏軍平定中山郡,魏道武帝擔心班師後崤山以東有變故,於是在皇始三年(398年)正月設置中山行台,詔令衛王拓跋儀兼任尚書令鎮守中山[15][16],撫軍大將軍、略陽公拓跋遵出任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鎮守勃海郡的合口[38][39][40],當時遠近都歸附拓跋儀[15][16]。皇始三年三月,北魏朝廷徵召左丞相、衛王拓跋儀返回平城輔佐,略陽公拓跋遵代替拓跋儀鎮守中山[41][42][43]。
北征高車
[編輯]天興二年正月庚午(399年3月6日),拓跋儀跟隨魏道武帝征討高車。二月,拓跋儀統帥三萬騎兵另外從西北極遠的沙漠地區進軍一千多里,擊敗高車戰敗的七個部落,俘虜兩萬多人,馬五萬多匹,牛羊二十多萬頭,高大的車輛二十多萬駕,還有服飾器用等物品[44][45][46][47]。
柴壁之戰
[編輯]天興五年(402年),拓跋儀又跟隨魏道武帝在柴壁之戰中擊敗姚平,有功勞,獲賜絹布牛馬羊等[15][16]。
衛弓桓矛
[編輯]拓跋儀體力過人,拉弓的力量將近十石,陳留公拓跋虔長矛大的出奇,當時的人說:「衛王的弓,桓王的矛。」[15][16]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儀入。太祖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太祖告以世祖生,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申旦。召群臣入,賜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先是,上谷侯岌、張兗,代郡許謙等有名於時,學博今古,初來入國,聞儀待士,先就儀。儀並禮之,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謙等嘆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太祖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為亂,伏武士伺太祖,欲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太祖召之,將有所使。遂留聞召,恐發,逾牆告狀,太祖秘而恕之。天賜六年,天文多變,占者雲「當有逆臣伏屍流血」。太祖惡之,頗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儀內不自安,單騎遁走。太祖使人追執之,遂賜死,葬以庶人禮。儀十五子。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儀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陳留公虔矟大稱異,時人云:「衛王弓,桓王矟。」太武之初育也,道武喜,夜召儀入,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儀曰:「怪則有之,懼實無也。」帝告以太武生,賜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先是,上谷侯岌、張袞、代郡許謙等有名於時,初來入軍,聞儀待士,先就儀,儀並禮之,共談當世之務。謙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伏甲謀亂。崇子逐留在伏士中,道武召之,將有所使。逐留聞召,恐發,逾牆告狀,帝秘而恕之。天賜六年,天文多變,占者云:「當有逆臣,伏屍流血。」帝惡之,頗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儀內不自安,單騎遁走。帝使人追執之,遂賜死,葬以百姓禮。儀十五子。
太武帝拓跋燾出生時,拓跋珪大喜,深夜召拓跋儀入宮。拓跋珪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拓跋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拓跋珪告以拓跋燾出生,拓跋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至清晨。召群臣而入,賜拓跋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上谷侯岌、張兗,代郡許謙等當時非常有名,學博今古,初來到北魏,聽聞拓跋儀禮待賢士,先拜會拓跋儀。拓跋儀並禮待他們,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許謙等歎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拓跋珪以拓跋儀器望,尤重待他,時常駕幸他的其第,如家人禮。拓跋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反叛亂,伏武士伺拓跋珪,欲為叛逆。穆崇的兒子穆遂留在伏士之中,拓跋珪召穆遂留說將有任務派遣。穆遂留聽說被徵召,惟恐被揭發,踰牆告狀,太祖為他們隱祕更恕了他們。
天賜六年(409年),天文有多變異之象,占卜者說道是「當有逆臣伏屍流血」。拓跋珪惡此卜,遂多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拓跋儀內心不安,遂單騎遁走。拓跋珪使人追到並捕獲,遂賜死他,葬以庶人之禮。拓跋儀有十五個兒子。
家庭
[編輯]兄弟
[編輯]妻妾
[編輯]- 周氏,原為後燕趙王慕容麟的妻子
兒子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晉書校勘記·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二》:魏將拓拔章攻鄴魏書太祖紀、昭成子孫傳攻鄴主將為東平公儀,通鑑一0八從魏書。
- ^ 段銳超, 《北周裴智英墓志考释》, 《北方文物》 (01期), 2018年, (01期): 62–66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 ^ 3.0 3.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大魏故宣威將軍白水太守小劍戍主元公墓」誌銘。君諱平,字平國,河南洛陽人也。其先魏」照成皇帝之後,驃騎大將軍左承相衛王泥之」孫,羽真尚書冠軍將軍使持節吐京鎮大都將」陵之次子也。君幼稟貞凝,童衿幵賞,長端雅素,」姿懷肅順,氣桀雄逸,豁達大度。金玉不逕其心,」貧儉無變其色。善仁孝,好弓馬,蔑浮榮典籍。年」廿弱冠為奉朝請。優游華僚,逍遙自得,風韻超」奇,聲隨日舉。轉為青州安東府功曹參軍。夙懃」從政,日月高尚,故加君宣威將軍白水太守帶小劍戍王。敷化岷蜀,愛深勿翦,宜延遐算,助隆」聖魏。昊天不弔,春秋卌七薨於家。正光五年歲」次甲辰三月十日庚申卜窆於先陵。刊石幽泉,」綴不朽於千載矣。其辭曰:𤫋琅玉葉,暈萼修」綿,風光共馥,雲飛等遷,連華疊耀,曠代流煙。美」哉夫子,稟質殊英,沖衿振響,弱冠朝榮,輕金蔑」玉,墳籍是營。夙懃忠裂,劍蜀委節,於嗟上靈,懺」此良哲,鄰方泣慟,邦里嗚咽。
- ^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儀,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須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太祖幸賀蘭部,侍從出入。登國初,賜爵九原公。從破諸部,有謀戰功。
-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儀,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道武幸賀蘭部,侍從出入。登國初,賜爵九原公。從破諸部,有謀戰功。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使九原公元儀使於慕容垂。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八月,使九原公儀於慕容垂。
- ^ 8.0 8.1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及太祖將圖慕容垂,遣儀觀釁。垂問儀太祖不自來之意。儀曰:「先人以來,世據北土,子孫相承,不失其舊。乃祖受晉正朔,爵稱代王,東與燕世為兄弟。儀之奉命,理謂非失。」垂壯其對,因戲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儀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強,此乃本朝將帥之事,非儀所知也.」及還,報曰:「垂死乃可圖,今則未可。」太祖作色問之。儀曰:「垂年已暮,其子寶弱而無威,謀不能決。慕容德自負才氣,非弱主之臣。釁將內起,是可計之。」太祖以為然。後改封平原公。
- ^ 9.0 9.1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及帝將圖慕容垂,遣儀觀釁。垂問儀道武不自來之意。儀曰:「先人以來,世據北土,子孫相承,不失其舊。乃祖受晉正朔,爵稱代王,東與燕世為兄弟。儀之奉命,理謂非失。」垂壯其對,因戲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儀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強,此乃本朝將帥之事,非儀所知也。」及還,報曰:「垂死乃可圖,今則未可。」帝作色問之,儀曰:「垂年已暮,其子寶弱而無威,謀不能決。慕容德自負才氣,非弱主之臣,舋將內起,是可計之。」帝以為然。後改封平原公。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魏王珪密有圖燕之志,遣九原公儀奉使至中山,燕主垂詰之曰:「魏王何以不自來?」儀曰:「先王與燕並事晉室,世為兄弟,臣今奉使,於理未失。」垂曰:「吾今威加四海,豈得以昔日為比!」儀曰:「燕若不修德禮,欲以兵威自強,此乃將帥之事,非使臣所知也.」儀還,言於珪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陽王自負材氣;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沒,內難必作,於明乃可圖也,今則未可。」珪善之。儀,珪母弟翰之子也。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三月,遣九原公元儀、陳留公元虔等西討黜弗部,大破之。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三月,遣九原公儀、陳留公虔等西討黜弗部,大破之。
- ^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與衛王儀破黜弗部。從攻衛辰。
-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陳留王虔,紇根之子也。登國初,賜爵陳留公。與衛王儀破黜弗部,從攻衛辰。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太祖征衛辰,儀出別道,獲衛辰屍,傳首行宮。太祖大喜,徙封東平公。命督屯田於河北,自五原至棝楊塞外,分農稼,大得人心。慕容寶之寇五原,儀攝據朔方,要其還路。及并州平,儀功多,遷尚書令。從圍中山。慕容德之敗也,太祖以普驎妻周氏賜儀,並其僮僕財物。尋遷都督中外諸軍事、左丞相,進封衛王。中山平,復遣儀討鄴,平之。太祖將還代都,置中山行台,詔儀守尚書令以鎮之,遠近懷附。尋征儀以丞相入輔。又從征高車。儀別從西北破其別部。又從討姚平,有功,賜以絹布綿牛馬羊等。儀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陳留公虔,槊大稱異。時人云:「衛王弓,桓王槊。」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道武征衛辰,儀出別道,獲衛辰屍,傳首行宮。帝大喜,徙封東平公。命督屯田於河北,自五原至棝陽塞外,分農稼,大得人心。慕容寶之寇五原,儀躡據朔方,要其還路。及并州平,儀功多,遷尚書令。從圍中山。慕容德敗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賜儀,並其僮僕財物。尋遷都督中外諸軍事、左丞相,進封衛王。中山平,復遣儀討鄴,平之。道武將還代都,置中山行台,詔儀守尚書令以鎮之,遠近懷附。尋征儀以丞相入輔。又從征高車,儀別從西北破其別部。又從討姚平有功,賜以絹布綿牛馬羊等。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使東平公元儀屯田於河北五原,至於棝楊塞外。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使東平公元儀屯田於河北五原,至於棝陽塞外。
- ^ 19.0 19.1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寶來寇五原,造舟收谷。帝遣右司馬許謙徵兵於姚興。東平公元儀徙據朔方。八月,帝親治兵於河南。九月,進師,臨河築台告津,連旌沿河東西千里有餘。是時,陳留公元虔五萬騎在東,以絕其左;元儀五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元遵七萬騎塞其中山之路。
- ^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是時,陳留公虔五萬騎在河東,要山截谷六百餘里,以絕其左;太原公儀十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遵七萬騎塞其南路。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珪使陳留公虔將五萬騎屯河東,東平公儀將十萬騎屯河北,略陽公遵將七萬騎塞燕軍之南。遵,壽鳩之子也。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別詔征東大將軍東平公儀五萬騎南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栗等攻信都,軍之所行,不得傷民桑棗。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月,珪命東平公儀將五萬騎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攻信都。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月,魏遼西公賀賴盧帥騎二萬會東平公儀攻鄴。賴盧,訥之弟也。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賀賴盧自以魏王珪之舅,不受東平公儀節度,由是與儀有隙。儀司馬丁建陰與德通,從而構間之,射書入城中言其狀。甲辰,風霾,晝晦。賴盧營有火,建言於儀曰:「賴盧燒營為變矣。」儀以為然,引兵退。賴盧聞之,亦退。建帥其眾詣德降,且言儀師老可擊。德遣桂陽王鎮、南安王青帥騎七千追擊魏軍,大破之。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夏四月,帝以軍糧未繼,乃詔征東大將軍東平公元儀罷鄴圍,徙屯鉅鹿,積租楊城。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夏四月,帝以軍糧不繼,詔東平公儀罷鄴圍,徙屯巨鹿。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魏王珪以軍食不給,命東平公儀去鄴,徙屯鉅鹿,積租楊城。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甲寅,以東平公元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甲寅,以東平公儀為左丞相,封衛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甲寅,以東平公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丁亥,遣三萬騎赴衛王儀,將以攻鄴。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丁亥,遣三萬騎就衛王儀,將攻鄴。
- ^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皇始二年,既拔中山,太祖遣衛王儀攻鄴。德率戶四萬南走滑台,自稱燕王,號年為燕元,置百官。
- ^ 《北史·卷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皇始二年,既拔中山,道武遣衛王儀攻鄴,德南走滑台,自稱燕王,號年燕元,置百官。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天興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台。儀克鄴,收其倉庫。詔賞將士各有差。儀追德至於河,不及而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春,正月,燕范陽王德自鄴帥戶四萬南徙滑台。魏衛王儀入鄴,收其倉庫。追德至河,弗及。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置行台於中山,詔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儀鎮中山,撫軍大將軍、略陽公元遵鎮勃海之合口。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於中山置行台,詔衛王儀鎮之,使略陽公遵鎮勃海之合口。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珪恐已既去,山東有變,復置行台於中山,命衛王儀鎮之;以撫軍大將軍略陽公遵為尚書左僕射,鎮勃海之合口。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三月,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魏王珪召衛王儀入輔,以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驃騎大將軍、衛王儀督三萬騎別從西北絕漠千餘里,破其遺迸七部,獲二萬餘口,馬五萬餘匹,牛羊二十餘萬頭,高車二十餘萬乘,並服玩諸物。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庚午,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常山王遵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衛王儀督三將別從西北絕漠千餘里,破其遺迸七部。
- ^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車駕巡幸,分命諸將為東西二道,太祖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駁髯水西北,徇略共部,諸軍同時雲合,破其雜種三十餘落。衛王儀別督將從西北絕漠千餘里,復破其遺迸七部。
-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車駕北巡,分命諸將為東西二道,道武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駁髯水西北,徇略其部,諸軍同時雲合,破其雜種三十餘落。衛王儀別督諸將從西北絕漠千餘里,復破其遺迸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