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遜 (作者)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4月18日) |
楊品純(1925年5月2日—2021年6月21日),筆名梅遜,江蘇省興化縣白駒鎮人,1949年2月來臺,高中畢業。曾任《文藝創作》月刊、《自由青年》雜誌編輯,創辦「大江出版社」,包括林懷民、瓊瑤、季季等作家都曾在他主編的刊物發表作品。
生平
[編輯]梅遜創作文類為論述、散文及小說。文筆質樸,情感真摯,散文描寫舊時經歷體驗;小說取材於歷史,反映時代的無奈與價值。1980年,梅遜因白內障開刀,術後卻因視網膜而病變而失明,幾乎萬念俱灰,後重拾寫作信心,歷時六年,六易其稿,完成61萬字的長篇小說《串場河傳》,獲頒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八屆文學金鼎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文藝創作長篇創作獎(中山文藝獎)。
梅遜失明後在惡劣貧困的環境中,仍寫作不輟,梅遜形容自己對文學的愛:「一息尚存,至死不渝。」堅韌毅力克服身體侷限,令人折服。《點燈 (電視節目)》第260集『在黑暗裏摸到光的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是梅遜真實、感動/激勵人心的故事。
隱地(1975年創辦爾雅出版社)說梅遜:"他是我文藝青年時期第一位遇到的貴人,我的文學種籽、泥土,甚至陽光與水,全都是梅遜先生所賜的…"[1]
梅遜的寫作工具是三台錄音機,一台錄初稿,一台錄修稿,一台錄定稿,他親自書寫,紙張用鐵夾固定,用一把尺,在紙上摸索估算下筆位置,一筆一畫,都是永遠必須重複克服的困難障礙。兒子祖光負責檢查、打字、校正。隱地先生長期供應細心裁好三十二開紙張。
《串場河傳》小說中以家鄉江蘇興化農村為樣本,訴說八年抗戰勝利後,隨之而來的兩年浩劫,戰亂中基層農民的苦難,梅遜歷時六年,定稿六十餘萬字之巨著。《野葡萄記》長篇幻想小說,1968年寫到2001年,在失明世界仍繼續思索人生許多問題。《梅遜談文學》, 26萬字,梅遜用17年撰寫,沒有學院式艱澀的文學理論,深入淺出,與讀者分享廣徵博涉的學養與創作體驗。
自創「字基檢字法」,編著《梅遜字典》、《辨文識字》、《常見的成語》等工具書。
作品
[編輯]- 梅遜字典(字典,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52年,1963年3月)
- 無弦琴(小說,商務印書館出版,民國56年,1967年)
- 故鄉與童年(散文,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56年,1967年元月、大地出版社出版,民國66年,1977年3月)
- 作家群像(梅遜編,大江出版社印行,民國57年,1968年10月)
- 散文欣賞兩冊(論評,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58年,1969年9月)
- 自我的存在(散文,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62年,1973年10月)
- 進城以後(散文,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64年,1975年5月)
- 若有所悟集(散文,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64年,1975年5月)
- 常見的成語(成語解釋,語文類,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72年,1983年5月)
- 辯文識字(說文解字,語文類,大江出版社出版,民國72年,1983年5月)
- 串場河傳(長篇小說,九歌出版社出版,民國81年,1992年11月)
- 魯男子(中篇小說,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82年,1993年9月)
- 野葡萄記(長篇小說,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91年,2002年7月)
- 紅顏淚(中篇小說,九歌出版社出版,民國93年,2004年3月)
- 新為我主義(人生哲學,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95年,2006年4月)
- 孔子這樣說(人生哲學,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95年,2006年4月)
- 梅遜談文學(論述,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101年,2012年7月)
- 老子這樣說(人生哲學,爾雅出版社出版,民國103年,2014年4月)
相關資料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梅遜. Mei xun tan wen xue 爾雅出版社. Er ya. : 438. ISBN 978957639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