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馬來語Majlis Tertinggi Agama Malaya; abbrev. MATA )是1957年獨立前馬來亞的一個組織。它是在印度尼西亞回教聯合會的啟發下,經過馬來亞宗教學者討論和會議而成立的[1]

背景[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政治變化也對馬來亞的伊斯蘭政治運動產生了影響。自1924年奧斯曼帝國哈里發制被廢除以來,世界各地都有伊斯蘭運動為重建伊斯蘭國家而戰,包括在馬來世界。1905年10月16日成立的伊斯蘭聯盟,在1945年11月7日印度尼西亞回教聯合會出現之前,已經成為東南亞一個重要的伊斯蘭政治運動[1]

自1931年新加坡大穆夫提謝赫阿巴斯塔哈提議成立馬來亞烏里瑪協會以來,統一馬來亞穆斯林運動的努力就開始了。但這一進程只有在馬來亞日佔時期才能感受到,兩次烏里瑪會議分別於1943年4月5日至6日在新加坡舉行和於1944年12月12日至15日在霹靂州江沙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印尼伊斯蘭教協商會議成功組建回教聯合會的啟發,馬來亞宗教學者在布哈努丁和毛拉納·阿都拉·諾的號召下於1947年3月23日至34日在霹靂州芒魏組織了一次經濟宗教會議。在1947年3月24日的宗教會議上,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宣告成立,由謝赫阿布·峇卡·巴吉爾馬來語Abu Bakar al-Baqir領導[1]

成立[編輯]

這次宗教會議有41名代表和500名觀察員參加,為建立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設定了目標。成立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具有宗教權威的機構來統一馬來亞的宗教行政。該機構的成員由選舉產生,並要求在州議會中擁有一名代表。理事會向所有穆斯林開放,其顧問委員會由以下人員組成:謝赫阿都拉·法希姆(威省)、謝赫法德魯拉·蘇海米(新加坡)、謝赫哈吉·阿都·加利勒·哈桑(柔佛)和謝赫阿布·峇卡·巴吉爾(霹靂)[1]

活動[編輯]

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的最初運動始於1947年2月22日參與組建人民力量中心。隨後,理事會於5月組建吉蘭丹和檳城分部,7月組建柔佛、吉打和玻璃市分部。理事會還於1947年5月29日至30日在甲拋峇底和7月12日至13日在莪占必叻馬來語Bandar Guar Chempedak舉行了兩次會議,討論工作安排和通過14個輔助組織組建理事會。除了處理本地和國際穆斯林問題外,理事會還關注教育問題。1947年9月1日至2日,在亞羅士打宗教學校馬來語Maktab Mahmud舉行了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福利和教育機構大會,成功建立了人民教育委員會(LEPIR),該委員會非常積極地致力於解決穆斯林教育問題,包括組織建立由布哈努丁領導的漢都亞大學[1]

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在這一年內的活躍已經對巫統構成了威脅。除了聲稱理事會是在社會主義領袖傑拉德·德·克魯茲的啟發下成立外,巫統主席拿督翁惹化還發出了「來自山上的危險」的警告,並聲稱如果理事會控制了宗教管理機構,馬來亞伊斯蘭教的未來將被摧毀。儘管巫統宗教部門未能發揮作用,但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的成立也促使英國成立一個由賽義德·依布拉欣領導的伊斯蘭諮詢委員會。儘管如此,隨着謝赫祖比爾·阿末和阿都·拉布·領導的馬來亞人民學校行政中心的成立,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繼續發展。

1948年初,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開始專注於創建伊斯蘭政治運動,就像馬斯友美黨一樣。在1948年3月14日舉行的泛馬來亞宗教最高理事會會議上,他們成功建立了馬來亞第一個伊斯蘭政黨——由阿布·峇卡·巴吉爾領導的穆斯林人民黨英語Hizbul Muslimin。正是通過穆斯林人民黨,馬來亞穆斯林的政治運動才開始組織起來,直到英國人通過1948年的緊急狀態法令使他們陷入癱瘓。1951年8月23日,活躍在巫統宗教部門的穆斯林人民黨學者成立泛馬來亞回教黨[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存档副本. [202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