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密
潘君密(1934年—),祖籍浙江黃岩,生於江蘇南京,中華民國外交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2][3]
生平
[編輯]1934年,潘君密生於南京市。其父為國軍軍官,其母施一鳴為醫生。1940年代初,其全家自南京遷至四川。隨後其父母離異,其母攜一雙兒女生活。1942年,潘君密被其母送入私塾。同年秋,入重慶市抗戰軍人子弟教養院。[1]
1948年秋,潘君密被其母送往台灣,投奔其母的結拜姐妹謝振庸三姨。此後,他先後當裝甲兵、外事警察。1953年,警察潘君密考取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和新聞研究所的新聞學碩士。1959年冬,潘君密參加台灣外交領事人員特種考試,入中華民國外交部。1964年,潘君密赴貝寧任外交官。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同貝寧建交,中華民國降旗撤館。此後,他先後在菲律賓、墨西哥、巴拿馬、哥倫比亞、巴拉圭等國任外交官,又多次經歷降旗撤館。[1]
1975年蔣介石病逝,其子蔣經國於三年後繼任總統。潘君密認為這是封建落後的世襲制。1978年末,在中華民國駐巴拉圭使館任內,潘君密主辦了華文報紙《南美天地新聞》,並接連發表了兩篇文章,一篇反對蔣經國當總統,一篇反對「台獨」。此時他得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遂產生回歸大陸的願望。不久,中華民國外交部命其回台灣述職。潘君密認為這是台灣政府對其發表文章進行追究,乃攜家赴紐約。在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館取得聯繫後,潘君密同台灣政府斷絕關係,回歸大陸,成為首個響應葉劍英「九條倡議」回歸大陸的台灣外交官。[1]
潘君密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歡迎。大使陳楚安排其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總部工作。國軍高級將領宋希濂定居美國後,在宋希濂領導下,潘君密幫助籌組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出版《潮流》月刊。[1]
離開聯合國後,潘君密專任香港大公報自由撰稿人。1993年,潘君密出任全國政協委員,2002年成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赫軍. 潘君密从台北经纽约到北京的旅程. 人民政協報2012年08月30日第B2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9日).
- ^ 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名辞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6: 286. ISBN 9787507813746.
-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