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熨襯衫

熨燙是指使用加熱工具(例如熨斗)以去除織物上的皺褶。[1]不同的織物需使用不同的溫度進行熨燙,一般在180-220攝氏度左右。[2]熨燙的原理是通過高溫,破壞紡織品中長鏈聚合物分子之間的化學鍵,使其不再聚集成一團,從而達到平整衣物的作用。當材料處於高溫下時,其纖維會被熨斗的重量拉直,至冷卻時則保持被拉直後的形狀。一些織物材料需要水來幫助減弱分子間化學鍵的作用,例如棉花。 許多現代織物添加了具有抗皺特性的聚酯纖維,從而無需或僅需較少的熨燙。

歷史[編輯]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熨燙行為被認為發生於中國,人們使用熱的金屬板進行類似於今日「熨燙」的活動。[3]現代電熨斗於1882年由亨利沃希利發明。希利在1882年的6月6日取得「電熨斗」專利。[4]

參考文獻[編輯]

  1. ^ Ironing. The Free Dictionary By Farlex. [2012-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2. ^ Schultze-Gebhardt, Fritz; Herlinger, Karl-Heinz. Fibers, 1. Surve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編).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German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2000-06-15: a10_451 [2022-10-26]. ISBN 978-3-527-30673-2. doi:10.1002/14356007.a10_4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6) (英語). 
  3. ^ History of ironing and irons - flat-irons, sad-irons, mangles. www.oldandinteresting.com. [202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4. ^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from 1851-1900. Enchanted Learning. [202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