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陣線 (伊塞克阿塔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色陣線
Рот-Фронт
村落
坐標:42°43′20″N 75°06′20″E / 42.7222°N 75.1056°E / 42.7222; 75.1056
國家吉爾吉斯
楚河州
伊塞克阿塔區
人口(2021年)[1]
 • 總計968人
時區UTC+06:00

紅色陣線(俄語:Рот-Фронт)是吉爾吉斯楚河州伊塞克阿塔區下轄的一個村。2021年全村人口為968人。該定居點最初由德意志人建立,成立之初名為「貝格塔爾」(德語:Bergtal,意為「山谷」,有時也拼寫為Bergthal),並於1927年更名為「紅色陣線」。

歷史[編輯]

19世紀末,來自俄羅斯帝國的德語定居者遷移到中亞以獲得新的土地。這些定居者大多數是俄羅斯門諾派教徒。貝格塔爾村是吉爾吉斯最早的幾個德意志人定居點之一,由大約300名從東菲士蘭移居而來的浸禮宗和門諾派家庭在天山下楚河溪谷肥沃黑土上建立的。為了逃避兵役,許多人從伏爾加河克里米亞移居到中亞。

隨着蘇聯的斯大林化,1927年貝格塔爾更名為紅色陣線,所有宗教活動均被禁止。在納粹德國時期,紅色陣線的德意志人受到廣泛懷疑和歧視。他們試圖解釋他們並不認同納粹德國的德國人,而是他們遙遠的波蘭血統或親戚。[2]

隨着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領導下1987年蘇聯經濟改革,貝格塔爾的居民再次可以自由地實踐他們的宗教信仰。蘇聯解體後,許多德意志人從吉爾吉斯移民到德國,隨着集體農場和其他國有企業的倒閉,許多工作崗位不復存在。1990年,該社區約有900名德意志血統居民;到2012年,數量只剩下500人左右。

1991年吉爾吉斯因蘇聯解體而獨立後,剩餘的德意志居民獲得許可,可以在道路標誌的村莊官方名稱「Rot-Front」下面顯示該村的原始名稱「Bergtal」。在村內校舍里有一個在德國政府資助下建立的小型博物館,裏面陳列着信件和照片,講述了村民的祖先移徙到吉爾吉斯以及他們過去在村裏的生活。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德國政府還為社區提供了一名德語教師。然而,德國政府為當地農業合作社提供的慷慨資金和物質援助大部分被浪費或濫用。

1995 年,出品了一部名為Milch und Honig aus Rotfront(來自紅色陣線的牛奶和蜂蜜)的電影,描繪了貝格塔爾德意志人居民的生活。[3]

作為嚴格的門諾教徒,居民們仍然拒絕飲酒、看電視、看電影和跳舞。

參考資料[編輯]

  1. ^ 吉尔吉斯共和国各州、区、镇、城市居民点、乡村人口.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0) (俄語). 
  2. ^ Laabs, Laura, 2004, Weiße Gipfel, rote Sterne (German)
  3. ^ Milch und Honig aus Rotfront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11. (G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