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蘇萊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澤·蘇萊曼
導演
本名Huzir Sulaiman
國籍 馬來西亞
民族淡米爾
出生 (1973-06-08) 1973年6月8日50歲)
 馬來西亞吉隆坡
職業劇場工作者
教育程度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英文系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馬來西亞金馬侖藝術獎(Cameronian Arts Awards)
新加坡戲劇獎(Life! Theatre Awards)
耶魯大學「耶魯世界學者」(Yale World Fellowship)

胡澤·蘇萊曼Huzir Sulaiman,1973年6月8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劇場工作者,既擔任導演、編劇,也是一位演員。編導的作品有《原子再也》(Atomic Jaya,1998)、《語言的味道》、(The Smell of Language, 1998)、《嘻哈歌劇》(Hip-Hopera, 1998)、《生活、愛情、繪畫筆記》(Notes on Life & Love & Painting, 1999)等等。除劇場外,他也寫電影劇本、電視節目劇本和報章文章。

生平簡介[編輯]

1973年6月8日,胡澤·蘇萊曼出生於吉隆坡。他的父親哈芝蘇萊曼·阿都拉(Haji Sulaiman Abdullah)是淡米爾裔人,後皈依伊斯蘭教(印裔穆斯林)。年幼時,胡澤曾在英國倫敦求學,後轉校到吉隆坡國際學校英語International School of Kuala Lumpur。1990年完成中學課程後,他赴普林斯頓大學深造,主修英文系。求學期間,他曾獲得Bain-Swiggett文學獎。

1996年,胡澤在吉隆坡創立了海峽劇團(Straits Theatre)。2003年以後,他定居於新加坡,又和林國材、黃翠玲英語Claire Wong共同創立了凱門劇場(Checkpoint Theatre)。他的戲劇作品通常發表於新馬兩地,也曾在東京柏林紐約倫敦上演。至目前為止,他共發表了十餘部戲劇作品,其中有八部的劇本收入在他的劇本集中。

胡澤曾獲得馬來西亞金馬侖藝術獎(Cameronian Arts Awards)和新加坡戲劇獎(Life! Theatre Awards)。2005年,他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之家頒發的文學獎。2007年,他又被耶魯大學授予「耶魯世界學者」(Yale World Fellowship)榮銜。

他編劇的電影作品有《巫醫》(Dukun)和《那份歷史感》(That Historical Feeling)。他編劇的電視作品也曾在新馬兩國的電視台播放。寫作方面,胡澤為馬來西亞《星報》撰寫專欄「廣角」(Wide Angle),也不定期為其他報刊雜誌撰寫文化、政治和社會評論文章。目前,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劇本創作。

戲劇、電影、短片作品[編輯]

年份 電影、短片名稱 職銜 備註
1998 原子再也(Atomic Jaya 導演、編劇 戲劇
1998 語言的味道(The Smell of Language 導演、編劇、演員 戲劇
1998 嘻哈歌劇(Hip-Hopera 導演、編劇 戲劇
1999 生活、愛情、繪畫筆記(Notes on Life & Love & Painting 導演、編劇 戲劇
1999 選舉日(Election Day 編劇、演員 戲劇;導演:克里申·吉
2000 費南德斯家那四姐妹(Those Four Sisters Fernandez 編劇 戲劇;導演:克里申·吉
2000 唇對唇(Lips to Lips,97分鐘) 演員 電影;導演:阿米爾·莫哈末
2001 狙擊手(Snipers 演員 電影;導演:李添興英語James Lee (Malaysian film director)
2002 佔領(Occupation 導演、編劇 戲劇;與黃翠玲英語Claire Wong合導
2003 那份歷史感(That Historical Feeling,25分鐘) 導演、編劇、演員 短片
2007 巫醫Dukun,108分鐘) 編劇 電影
2007 我思(Cogito 導演、編劇 戲劇

出版物[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