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血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血淤 (亦作「血瘀」) 是指中醫辨證中的一種證型。血淤即血液運行不暢,有瘀血。血淤證可見於很多種疾病。

一般而論, 凡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都叫血瘀。常見原因:

  • 氣滯→血行不暢→瘀血(氣滯血淤);
  • 氣虛→運血無力→瘀血(氣虛血淤);
  • 血寒→寒主凝滯;
  • 血熱→血受煎熬;
  • 濕痰阻遏→脈絡不通→血瘀;
  • 跌仆外傷,手術史。

血淤特徵(不必具全):

  • 疼痛:有五個特點:
  • 痛如針刺或刀割;
  •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 夜間疼痛明顯;
  • 壓痛拒按;
  • 痛久。
  • 腫塊:瘀血在體表則形成青紫色;瘀血在腹腔內部可觸及堅硬有形的塊狀物。
  • 反覆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是出出停停,反覆不已。
  • 紫紺:唇舌爪甲紫暗;也可見面色黎黑皮膚粗糙如鱗甲。
  • 脈澀。

治療原則是活血化淤,有紅花三七之類。

參考來源[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血瘀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瘀血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血熱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氣滯血瘀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氣虛血瘀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濕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