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語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圖書館藏語石藁本書頁

《語石》是清代一部金石學著作,作者為葉昌熾,張炳翔等校閱。該書撰寫始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初稿完成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1]刊刻於宣統元年(1909)。按《緣督廬日記》云:「余自去年三月發憤作《語石》一書,論碑版之學,專開門徑,及訪求、收藏、鑑別之事,既非歐、趙之目,亦非潘、王之例,非序跋,非攷釋,似於金石門中別開生面。」全書共十卷,共有條目四百八十四則。[2]上海圖書館藏有《語石》稿本一部,共七冊,包括正文六冊、《敘目》一冊。[3]《語石》標誌着真正意義上中國碑刻學的建立,是第一部系統研究碑刻學的專著。梁啓超認為《語石》以科學方法治金石學,極有價值。[4]作為金石學的經典之作,榮新江在《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一書中說:「清末葉昌熾的《語石》,這是每個古代史研究生都應當閱讀的著作,閱讀時應當使用柯昌泗的增訂本。」[5]除了柯昌泗的《語石異同評》,國家圖書館尚有章鈺批註的《語石》,作批註的時間為1936年。[6]同年,《語石》被收入商務印書館的《國學基本叢書》系列。[1]

葉昌熾創作《語石》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幫助金石學的入門者,二是幫助讀者更好地尋訪、藏鑒金石碑刻。該書體例安排為葉昌熾精心設計。十卷的主要內容分別為,卷一:中國歷代著名碑刻例舉;卷二:各地域碑刻保存情況;卷三至卷五:各類碑刻的產生、發展和特點;卷六:各類碑文的文體義例;卷七和卷八:歷代書法家所書碑刻的書法特點,歷代石刻書體研究;卷九:各類碑刻的鐫刻形式;以及卷十:各類金石的鑑賞研究。[7]《語石》是最早嘗試將中國石刻分類的著作。其卷三、四及卷五將石刻分為眾多細目。馬衡的《中國金石學概要》沿襲了《語石》的分類方法。[8]朱劍心《金石學》一書受到《語石》很大影響。[7]

《語石》中不乏葉昌熾的獨到見解。例如葉氏在該書卷一中駁斥阮元的《南北書派論》,通過《蕭儋碑》、《刁遵墓誌》、《高湛墓誌》的書法特點,主張南北朝時期南北書風應是一致的,即「南北書派,本出一源」。對於鐫刻工藝,書中多有關注。由於人們臨摹碑帖時往往刻意求近似,而忽視了碑刻本身為原書的二次創作,導致在書寫時描畫以求達到「金石氣息」。葉昌熾認為「碑之工拙,繫於刻手」,也就是一個刻工的好壞影響碑刻的良莠。同時,刻畫的深淺、石材的質地、拓手的技術等因素都會影響碑帖呈現的效果。葉氏在《語石》中對民間書法沒有棄而不論,而是將其放置在與名家書法同等的位置上。他說:「余之論書也,但以其書而已,未嘗以人為區別。」例如他對唐代寫經生的書法就大加推崇。[7]

語石中記載有葉昌熾實地訪碑的見聞,包括他在任甘肅學政時考察甘肅石刻的情況,其中就有莫高窟藏經洞的資料。這也是對於敦煌莫高窟最早的研究之一。書中還觸及了如古埃及石刻等中國以外的石刻。[1]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吳琦幸. 论《语石》在石刻研究中的意义. 社會科學戰線: 332-341 –透過知網. 
  2. ^ 葉昌熾. 藁本語石.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2. 出版說明. ISBN 9787554021934. 
  3. ^ 姚文昌. 上海图书馆藏《语石》稿本考述. 文獻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62-71. [202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透過山東大學文學院. 
  4. ^ 朱天曙. 七叶集.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20152655. 
  5. ^ 榮新江.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ISBN 9787301186657. 
  6. ^ 吳琦幸. 北图所藏《藏书纪事诗》和《语石》的批注本. 文獻: 250-254.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透過知網. 
  7. ^ 7.0 7.1 7.2 盧芳玉. 《语石》研究.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 1-63.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4) –透過知網. 
  8. ^ 孟凡港. 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2019. ISBN 978710114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