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外觀
語文,是中文語境中一個多義的合成詞,包括語和文,「語」指代語言,而「文」則有多種解釋,不同情況下指代文學、文字或者文化等等。比如1949年後中國大陸中小學的語文課指代的就是語言文學。日常生活中,語文兩字並無嚴格指口頭語及書面語而混用之,如英語和英文、日語和日文。
學科名
[編輯]清末1904年頒佈《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
中華民國的國語、國文課名出自於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當時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中國大陸的國語和國文課名統稱為語文,是學校裏的一種主要科目,常指代漢語言文學,以白話文為主,輔以文言文,隨着年級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漸提高。一般漢民族語文科目在中小學通常只稱為語文,在大學則常常不簡稱而只使用全稱漢語言文學。少數民族學習的科目則分別為對應民族語文(例如藏語文、蒙語文、維語文、朝語文等等)以及單獨的漢語文科目,少數民族的漢語文科目也通常比漢族學習的內容更簡單、考試難度更低。
「語文」作為學科名最早由葉聖陶和夏丏尊於1949年提出,既作為學科名,也作為教材名,受到教育界認同。1950年,中國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出版了首套語文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廢除「國文」、「國語」等名稱。[1]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_沧海之语_新浪博客. blog.sina.cn.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這是一篇語言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