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失眠症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月3日) |
非典型失眠症又稱嗜睡型失眠症,是一種廣義的失眠,對應非典型抑鬱症的失眠症狀。非典型失眠症(也稱嗜睡型抑鬱症)的主要特徵為查不到病理(患者群體都查不到病理,可以認為是科研上病理不明)但患者嗜睡症狀明顯,從科研病理(而非從純心理角度)上認為這是一種中樞嗜睡型的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普遍症狀為白日嗜睡,由此說明夜間沒能得到完全正常的睡眠。表面是白日嗜睡,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夜間的睡眠受到干擾(乃至一直受到干擾),導致白日睡眠不足,因此也是失眠,稱為嗜睡型的廣義失眠(非典型的廣義失眠)。
嗜睡型抑鬱症、非典型抑鬱症、發作性睡病2型、嚴重慢性疲勞綜合症這些與中樞特發性嗜睡症的持續嗜睡均科研上病理不明,均依賴排他性的診斷方式,有可能這幾類病症的病理分型存在很大的重疊或者完全重疊。
針對以上幾樣至今科研上病理不明的嗜睡症,一個病理假說為覺醒控制核團(復旦大學等團隊發現臨床上有每日睡眠量超過20小時三例重度嗜睡患者的下丘腦室旁核功能受損,並通過動物實驗復現這樣的覺醒控制核團的病變及症狀[1],如下丘腦室旁核;臨床上的下丘腦綜合症往往也會引發嚴重嗜睡)旁邊的小血管堵住(小於1MM病變的話那麼3T磁共振成像基本都看不見,3T磁共振基本是各大醫院的最高場強磁共振設備了;進一步而言,即便全球最高端臨床磁共振設備掃描此部位,1MM的解像度限制也不一定提高多少,依舊存在盲點)導致二氧化碳超標,超標二氧化碳成為天然的7*24小時麻醉劑,從而引發嗜睡等複雜症狀。舉例說明,人體下丘腦室旁核大小就3-5MM,受損會導致超過每日20小時的嚴重嗜睡,那麼小於1MM的病變引起當前臨床手段查不出來的明顯嗜睡是完全可能的,從相對數而言病患比例很低但從絕對數而言病患總數估計不少,該假說期待動物實驗等的進一步證實。
參考資料
[編輯]- ^ 黄志力课题组发现觉醒新核团下丘脑室旁核调控觉醒和嗜睡.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