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Guoyigao/沙盒
快樂星球指數是由新經濟學基金會於2006年7月提出的概念,並將其視為衡量人類福祉和環境影響的指標。根據該指數可知,低生態足跡的國家分數持續走高。
該指數是對國內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現有國家發展指標的挑戰,認為後者欠缺對可持續性的考量。其中以國內生產總值尤為欠妥,因為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終極目標不是財富,而是幸福和健康。此外,人們認為,一個具備可持續發展性的概念需要考量到實現這些目標的環境成本。
在2006年針對178個國家的調查中,獲得最佳評分的國家有瓦努阿圖、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和巴拿馬。在2009年針對143個國家的分析中,哥斯達黎加得分最高,其次為多米尼加共和國、牙買加、危地馬拉和越南。坦桑尼亞、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則處於榜尾。
在2012年的排名中,151個國家進行了角逐,哥斯達黎加再次奪冠,其次為越南、哥倫比亞、伯利茲和薩爾瓦多。2012年排名最末的國家為博茨瓦納、乍得和卡塔爾。在2016年的140個國家的排名中,哥斯達黎加三次問鼎,緊隨其後的是墨西哥、哥倫比亞、瓦努阿圖和越南,而乍得、盧森堡和多哥居於末位。
方法
[編輯]快樂星球指數基於普適功利主義原則——多數人都想獲得長壽和實現生活,而有作為的國家都會允許其公民為之奮鬥,同時又不會侵犯到後世和他國人民行使此事的權益。實際上,它滿足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要求,建立起一種能夠衡量'每單元提取或增加於自然的人類福祉產物(不一定是物質商品)'的度量標準。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是一個在自然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領域開展工作的國際組織。其他一切則不變。它關注的是對所有人有影響並帶來可持續福祉的事物。
人類福祉被概念化為對幸福生活的預期。通過使用人均生態足跡來評估對自然的提取或增加,估測維持某一國家生活方式所需的自然資源數量。通過利用他國資源,一個人均生態足跡較大的國家將會使用超過其應有份額的資源,對地球造成用永久性損害,影響後世。
因此,快樂星球指數評選的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該調查顯示的是由高(第3位的哥倫比亞)及低(第108位的美國)的不同生活滿意度的國家排名。快樂星球指數是衡量某一國家支持性福祉環境效率的最好方式。這種效率可能出現在福祉極高且環境影響力中等的國家(如:哥斯達黎加),也可能出現在福祉一般但環境影響力極小的國家(如:越南)。
每個國家的快樂星球指數值取決於其多數人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和人均生態足跡。其具體功能較為複雜,從概念上看,它近似於將生活滿意度與預期壽命相乘,再除以生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