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0年1月10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位錯材料科學中,指晶體材料的一種內部微觀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規則排列。從幾何角度看,位錯屬於一種線缺陷,可視為晶體中已滑移部分與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線,其存在對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學性能,具有極大的影響。「位錯」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維托·伏爾特拉1905年提出。理想位錯主要有兩種形式:刃位錯和螺位錯。混合位錯介乎前面兩者之間。數學上,位錯屬於一種拓撲缺陷,有時稱為「孤立子」或「孤子」。這一理論可以解釋實際晶體中位錯的行為:可以在晶體中移動位置,但自身的種類和特徵在移動中保持不變;方向相反的兩個位錯移動到同一點,則會雙雙消失,或稱「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