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卡拉卡爾帕克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拉卡爾帕克人
卡拉卡爾帕克民族分佈圖
總人口
600,000
語言
卡拉卡爾帕克語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遜尼派

卡拉卡爾帕克人(英語:Karakalpaks people),又稱「卡拉爾帕克人」或「卡爾帕克人」,為中亞烏茲別克少數民族,亦為烏茲別克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karakalpaks)」的名字組成有二:「kara」的意思是"黑色",而「kalpaks」的意思是「帽子」

民族分佈、人口與語言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民族分佈圖

卡拉卡爾帕克人,人口大約為60萬,主要分佈在阿姆河下游及三角洲南岸區域。屬於烏茲別克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其中有約50萬人分於此,部分居住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干納及花剌子模等地。約有3000人居於阿富汗、土庫曼等地。1928年以前,使用阿拉伯字母文字,1940年後則改用斯拉夫文字。民族起源與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有非常密切的關連。

卡拉卡爾帕克人有自己的語言,為卡拉卡爾帕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欽察語支,另有南北兩種方言。

地理環境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於1925年自蘇聯取得自治共和國地位,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不單只是在烏茲別克獨立共和國境內,佔烏茲別克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面積。另外,大部分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地區是貧瘠荒涼的沙漠地帶。在蘇聯時代,此地區的主要用途是生產棉花和生物及化學武器的秘密實驗基地。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則是發現可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存於此,約在烏斯秋爾特高原及鹹海的海床底下。後來也建設了卡拉庫姆運河,但最終導致了目前鹹海環境災難以及棉花單一的發展不利條件,由於蘇聯轉向卡拉卡爾帕克地區及鄰近地區進行棉花生產,鹹海成為作物灌溉水源的中心。由於土庫曼和卡拉卡爾帕克的低效率灌溉系統使注入鹹海的水量開始減少。鹹海本來已經是一個不穩定的內陸湖泊,且被沙漠包圍,所以它每年夏天因為蒸發所失去的水位超過一公尺。其主要供水的地位也大幅減少,當然也不可避免地開始了從上世紀50年代末起開始縮減的情況。時至今日,它已失去了往日超過90%的水分,現在甚至已經被分割成許多小湖泊。鹹海的萎縮,導致當地漁業和造船業的破壞,也影響了當地氣候的變化,區域降雨範圍的縮小導致了鹹海北部三角洲的荒漠化。環保學家,地理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鹹海危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人為環境災難之一。該地區近年來已經變成了水管理不善的後果的例子。

歷史沿革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人原本是在鹹海沿岸牧牛的一群人,後來因為其他民族的侵入之下被迫西遷,這群人有因此成為了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的基礎。後來蒙古入侵,花剌子模地區,後來又因為阿姆河三角洲流域的生態危機之下,遊牧民族則不能繼續在此生活而到了錫爾河下游。而就卡拉卡爾帕克人的墓葬考古遺址歷史而觀,也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有卡拉卡爾帕克人相關的記載,也就是從阿姆河沿岸到了鹹海東南角。到了19世紀則是最艱困的時候,後又因蘇聯解體後,亦成為烏茲別克境內的唯一自治共和國,擁有自己的國旗與國徽。

社會、家庭與婚姻

[編輯]

一個新生兒誕生後幾個月之間,父母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介紹自己的嬰兒加入自己的家庭。男孩大約在五歲時受割禮,此禮儀被稱為sunnat TOI。

在成年後的主要儀式是婚姻。婚禮儀式上,象徵着家庭的形成和家庭組織的延續。在此日會有持續好幾天的演講,音樂表演與舞蹈慶祝。而這樣的慶祝活動在兩個不同家庭都會發生。

死亡則是在誰已經去世的人的悲痛家禮儀澎湃標記。參與葬禮的人來表達他們對死者家屬的同情與慰問。在葬禮的時間,神職人員會一路送葬到墓地。由最親近的家屬進行祈禱禮儀完成後就進行埋葬。

產業與生活

[編輯]

打招呼的時候,誰是接近的人,就會首先打招呼,這樣的方式是許多中亞人民的典型習俗的。通常打招呼的問候語是Assalomu alaikum!(為一阿拉伯語方言,翻譯出為「和平與你同在!)。而被招呼人也回應Valaikum assalom! (你也平安!)。然後雙方會握手致意,用單手握手或是雙首握手取決於他們的關係親密度。女性一般會擁抱彼此。一系列快速的大約另一個問題是健康和家庭通常如下。 在中亞的地區,對於老年人都非常的尊重。即使雙方之間僅有一點點的年齡差距,一位較年輕的人通常會略略鞠躬。也會用右手放於胸下以表尊重。 到別人家拜訪時,卡拉卡爾帕克人都會準備禮物或食物以表餽贈與歡迎。鄰居們也經常相互聊天與一同用餐。 卡拉卡爾帕克人極少約會,除了那些生活在大城市如努庫斯的人之外。而卡拉卡爾帕克人的婚姻通常都是被安排好的。

信仰與習俗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人新仰伊斯蘭教,屬遜尼派穆斯林。此外,他們收到伊斯蘭教的神秘教派的影響。直到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宗教信仰的實踐和教導成了卡拉卡爾帕克人的次要生活。然而,近來相信蘇聯共產主義理想已經讓信仰伊斯蘭教的教義。許多卡拉卡爾帕克人也信仰一些非正式在伊斯蘭教宗教信仰範疇之事物。這些大多數跟自然世界有關。它們和所謂的聖人或守護神,那些會關照牛群,漁民,農民,等等層面。許多人認為,每種類型的家畜或家禽都有自己的守護者。也因此,會有人在自己的家園或是農牧圈地口掛上公羊頭骨以用來避邪,象徵着抵抗邪靈的入侵來求取平安。

四大非宗教性的假期由卡拉卡爾帕克人和他們的烏茲別克同胞一同慶祝。瑙魯孜節(新的一天),象徵着春天的開始,在3月20日或21日慶祝。大家一同競賽,玩遊戲,大肆慶祝。孩童和老師一同演出短劇。大家在節其中最喜歡的食物是sumalak,由小麥作物製成。大約需要24小時準備這個鮮甜美味的布丁。 Sumalak是慶祝瑙魯孜節很重要的一部分。 勝利日慶祝活動,是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 1945年)的閱兵,包括二戰老兵,日期是在5月9日。 烏茲別克獨立日是9月1日,自從1991年開始慶祝這一天,整個烏茲別克都藉着演講和遊行來慶祝這一天。 憲法日,12月8日,是另一個新的節日。它紀念1992年烏茲別克憲法的設立,在那天,所有的企業和其他工作場合都在這一天休息,而多數人都選擇在家裏休息。

藝術與文學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民族服飾圖樣

卡拉卡爾帕克的藝術文化呈現多彩而豐富的特色,而這樣的特色主要反映在服飾與建築之上。而另外在刺繡,編織,珠寶及木製工藝品上也有很豐富的展現。主要的材質如棉布和棉花提供了紅色和黑色的元素。而近年來已有許多合成染料提供更多的色彩元素在其中。卡拉卡爾帕克人的服飾和佩戴的珠寶及項鍊也顯示了一個人的身分,年紀與和婚嫁狀況,不同的年齡層佩戴的飾品也不盡相同。在藝術圖騰上也代表了很多信仰上的意義,如避開邪惡等。[1]

現況

[編輯]

卡拉卡爾帕克人是一個種族多元化,主要棲居較低阿姆河的隔離三角洲地區,位於鹹海南部。由蘇聯在1925使她的自治共和國地位形成,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不僅僅是烏茲別克的獨立共和國,更是佔了三分之一以上烏茲別克的土地面積。然而,大多數卡拉卡爾帕克斯坦仍然居住在貧瘠荒涼的沙漠地帶。雖然在蘇聯時代,這些地區的主要用途是生產純棉和秘密試驗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的基地,但是卡拉卡爾帕克人仍然是烏茲別克境內最貧窮的族群之一,他們擁有高失業率,普遍惡劣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都不佳。近幾十年來,他們受到鹹海的乾燥情況和阿姆河下游的荒漠化影響。北阿姆河三角洲的荒漠化導致了農村人口的減少和南部城市城鎮的發展,特別是努庫斯的城鎮。在過去,卡拉卡爾帕克的生活主要為牛隻養殖,捕魚和灌溉農業為生,主要農作物是小麥,高粱,穀子,苜蓿,蔬菜和水果。雖然卡拉卡爾帕克人是烏茲別克境內最貧窮的民族之一。不過,就像許多住在單調或荒蕪的沙漠環境中民族,卡拉卡爾帕克人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自然和農業資源盡力克服貧困。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