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玄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玄輝[1](492年—557年11月15日),名不詳,字玄輝安定郡臨涇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人,靈太后的妹妹,嫁給元乂

生平

[編輯]

靈太后臨朝聽政後,胡玄輝在延昌四年八月壬申(515年8月26日)被封為新平郡君,後改封馮翊郡君,冊拜為女侍中[2][3][4][5]神龜二年(519年)九月,靈太后從容對中書舍人楊昱說:「現在皇帝年幼,我每天處理紛繁的政務,但是自己道德教化淺薄不能感化姻親,他們在外面的作為不能讓人滿意,你有所見聞,千萬不要隱瞞。」楊昱於是上奏揚州刺史李崇裝載五車貨物,恆州刺史楊鈞打造銀制食器十套,一併送給了元乂。靈太后召見元乂和胡玄輝,哭泣着責備他們[6][7][8]

靈太后重新執政後,沒有馬上誅殺元乂。當時朝廷內外喧喧嚷嚷,說:「元乂還要回來執掌政務。」小黃門張景嵩毛暢曾經在奪元乂權力時出力不少,害怕惹上禍患,就上奏魏孝明帝元詡,想要詔令右衛將軍楊津秘密的前往捕殺元乂。魏孝明帝已經擬定詔書,還沒來得及下達。胡玄輝知道了,告訴靈太后說:「張景嵩和毛暢與清河王的兒子元昭想要廢掉太后。」靈太后相信了,斥責毛暢,毛暢出示詔書草稿呈送給靈太后。靈太后讀過之後,知道沒有廢掉自己的意圖,心裏才稍微鬆弛下來。然而胡玄輝不斷在靈太后身邊挑撥,靈太后於是產生疑惑。很快,毛暢外任頓丘郡太守,張景嵩外任魯郡太守[9][10]

當初,中山王元熙起兵討伐元乂,沒有成功遭到誅殺,靈太后重掌大權後,元熙才被改葬。元順上奏靈太后說:「臣昨天去看中山王家中的葬禮,不僅是同宗親屬為他的冤案感到悲哀,過路的男女看見他一家七人喪命,都為之傷心,無不心酸哭泣。」當時胡玄輝坐在靈太后身邊,元順指着她說:「陛下為何以一個妹妹的原因,不治元乂的罪,使天下的人心懷冤屈?」靈太后沉默不語[11][12]

元乂死後,元乂的弟弟元羅逼奸胡玄輝,當時的人認為這非常醜陋,也有人說這是元羅救命的計策[13][14]建義元年四月庚子(528年5月17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靈太后和幼主元釗被沉入黃河,胡玄輝將靈太后和元釗的屍體收斂在雙靈寺[15][16]普泰元年(531年),胡玄輝被冊拜為江陽王太妃。北齊天保八年歲次丁丑十月九日(557年11月15日),胡玄輝在京師鄴城縣安明里去世,虛歲六十六,當年十一月丙申朔廿六日辛酉(558年1月1日)葬於鄴城西面負郭廿五里[1]

其他

[編輯]

洛陽城中景明寺南一里有秦太上公兩座寺廟,西寺是靈太后所建立,東寺是胡玄輝所建立,都是為父親胡國珍祈禱冥福,當時的人稱之為雙女寺[17]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父親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靈太后
  • 胡祥,北魏殿中尚書、中書監、侍中、東平孝景公

丈夫

[編輯]
  • 元乂,北魏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軍將軍、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景昭王[1]

子女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大同北朝藝術研究院.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6年5月: 130–131. ISBN 978-7-5010-4630-0 (中文(簡體)). 
  2. ^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靈太后臨朝,以叉妹夫,除通直散騎侍郎。叉妻封新平郡君,後遷馮翊郡君,拜女侍中。
  3.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靈太后臨朝,以叉妹夫,除通直郎。叉妻封新平君,後遷馮翊君,拜女侍中。
  4. ^ 《魏書·卷八十三下·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封國珍繼室梁氏為趙平郡君,元叉妻拜為女侍中,封新平郡君,又徒封馮翊君。
  5. ^ 《資治通鑑·卷一四八·梁紀四》:繼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詔復繼本封,以叉為通直散騎侍郎,叉妻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6.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靈太后嘗從容謂昱曰:「今帝年幼,朕親萬機,然自薄德化不能感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所聞,慎勿諱隱。」昱於是奏揚州刺史李崇五車載貨,恆州刺史楊鈞造銀食器十具,並餉領軍元叉。靈太后召叉夫妻泣而責之。
  7.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靈太后嘗謂昱曰:「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所聞,慎勿諱隱。」昱奏揚州刺史李崇五車載貨,恆州刺史楊鈞造銀食器十具,並餉領軍元叉。靈太后令召叉夫妻,泣而責之。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太后從容謂兼中書舍人楊昱曰:「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聞,慎勿諱隱!」昱奏揚州刺史李崇五車載貨,相州刺史楊鈞造銀食器,餉領軍元義。太后召義夫妻,泣而責之。
  9. ^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又有張景嵩、毛暢者,咸以閽寺在肅宗左右,而並黠了,甚見知遇。俱為小黃門,每承間陳元叉之惡於肅宗。元叉之出,景嵩、暢頗有力焉。靈太后反政,未即戮義。時內外喧喧,雲「叉還入知政事。」暢等恐禍及己,及啟肅宗,欲詔右衛將軍楊津密往殺叉。詔書已成,未及出。叉妻知之,告太后雲..「景嵩、暢與清河王息邵欲廢太后。」太后信之,責暢,暢出詔書草,以呈太后。太后讀之,知無廢己狀,意為小解。然叉妻構之不已,遂致疑惑。未幾,出暢為頓丘太守。後復出景嵩為魯郡太守。
  10. ^ 《北史·卷九十二·列傳第八十》:又有張景嵩.毛暢者,咸以閽寺在明帝左右。靈太后亦密仗之通傳意計於明帝。元叉之出,景嵩、暢頗有力焉。靈太后反政,以妹故,未即戮叉。時內外喧喧,元叉還欲入知政事。暢等恐禍及己,乃啟明帝,欲詔右衛將軍楊津密往殺叉。詔書已成,未及出外,叉妻知之,告太后:「景嵩、暢與清河王息<召己>欲廢太后。」太后信之,責暢。暢出詔草以呈太后。太后讀之,知無廢己狀,意小解。然叉妻構之不已,出暢為頓丘太守,景嵩為魯郡太守。
  11.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初,中山王熙起兵討元叉,不果而誅,及靈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順侍坐西遊園,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親哀其冤酷,行路士女,見其一家七喪,皆為潸然,莫不酸泣。」叉妻時在太后側,順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懷冤!」太后默然不語。
  12. ^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初,中山王熙起兵討元叉,不果而誅。及靈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順侍坐西遊園,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親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見一家十喪,皆為青旐,莫不酸泣。」叉妻時在太后側,順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懷冤?」太后默然不語。
  13. ^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叉死之後,羅逼叉妻,時人穢之。或雲其救命之計也。
  14.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叉死後,羅通叉妻,時人穢之,或雲其救命之計也。
  15. ^ 《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太后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佛寺。
  16. ^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寺。
  17. ^ 《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東有秦太上公二寺,在景明南一里。西寺,是太后所立。東寺,皇姨所建。並為父追福,因以名之。時人號為雙女寺。並門鄰洛水,林木扶疏,布葉垂陰。各有五層浮圖一所,高五十丈,素彩畫工,比於景明。至於六齋,常有中黃門一人監護,僧舍襯施供具,諸寺莫及焉。
  18. ^ 18.0 18.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公之墓誌銘」公諱乂,字伯俊,河南洛陽人也。道武皇帝之玄孫。太師京兆王之世子。派道天河,分峰日觀,川岳合而」為靈,辰昴散而成德。清明內照,光景外融,標致玄遠,崖涘高峻,皂白定於是非,朱紫由其標格。加以思極」來往,學貫隱深,奇文異制,雕龍未爽,樞機暫吐,詎越談天。楊葉棘刺之妙,基衛未之踰,蛇形鳥跡之術,張」蔡熟能比?於是遠近惟慕,藉甚京師。遭太妃喪,哀毀過禮,幾於滅性。太師敦喻,乃更蘇粒。年方弱冠,應物」來仕,掩浮雲而止征,摶積風而鼓翼。初除散騎侍郎。尚宣武胡太后妹馮翊郡君。以親賢莫二,少歷顯官,」尋轉通直,遷散騎常侍光祿勳。職惟談議,任實總領,選才而舉,民無閒然。非唯獲賞參乘,見知廉清而巳。」轉侍中領軍將軍,領左右,尋加衛將軍。雖秩班近侍,而任居時宰,朝權國柄,僉望有歸。類公旦之相周,等」霍侯之輔漢,妙識屠龍之道,深體亨鮮之術。振綱而萬目理,委轡而四牡調。人無癈才,官無癈職,時和俗」泰,遠至邇安。田疇之謠既弭,羔裘之刺亦息。於時三雍締構,疑議紛綸。以公學綜墳籍,儒士攸宗,復領明」堂大將。公斟酌三代,憲章漢晉,獨見卓然,經始用立。志性廉隅,非禮不動,雖涓人童隸,必冠而見。慍憙不」形於色,蠆介未曾經懷,積而能散,貴而能貧。湛湛然若滄瀛之靡浪,汪汪焉如江河之末流。深達癈興,鑒」誡滿覆,自以為大權不可久居,大功難可久樹,周公東征,范蠡浮海,乃頓首歸政,固乞骸骨。聖上謙虛,屢」詔不許。表疏十上,終不見聽。夫任首三獨,禮均八命,自非外著九功,內含一德,俞往之誥,未見其人。乃」詔解領軍,更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如故。公沖讓懇款,煩於辭牘,既不獲巳,復親」庶政。翼亮王猷,緝熙治道,濟斯民於貴壽,弼吾君於堯舜。春氣生草,未足同言;夏雨膏物,曾何竊比?至於」異流並會,文墨成山,言若循環,筆無停運,商較用捨,曲有章條。文若之奇策密謀,清塵未遠;伯師之匪躬」亮直,獨亦何人?公儀範端華,音神秀徹,言稱古昔,景行行止,多能寡慾,員中方外,孝為行本,信作身輿。運」斗柄而長六官,擁大璫而釐萬務。一人拱己,無為百司,仰而成績,正色危言,獻替無殆,送往勞來,吐握忘」倦。論玉不由小大,求馬忘其白黑。管庫咸舉,關析靡遺,猶如挹水於河,取火於燧者矣。至於高清臨首,宮」徵鳴腰,懷金挓玉,陟降墀陛,故以儀形列辟,冠冕群龍。信廣夏之棟樑,大川之舟楫。豈唯一草之根,一狐」之腋而已哉?方贊玉鼓之化,陪金繩之禮,隆成平於天地,增光華於日月,而流言僔沓,萋斐成章。公乃垂」淚謁帝,遜還私宅。俄而有詔解公侍中領左右。尋又除名為民。公遂杜門奉養,曾無慍色。公少好黃老,」尤精釋義,招集緇徒,日盈數百。講論疑滯,研賾是非,以燭嗣日,怡然自得。邢茅之報未嘉,藏甲之謗已及。」孝昌二年三月廿日,詔遣宿衛禁兵二千人夜圍公第。公神色自若,都無懼容,乃啟太師,開門延使者,與」第五弟給事中山賓同時遇害。春秋卌有一。公臨終歎曰:夫忠貞守死,臣之節也。伊尹不免,我獨何為?但」恨不得辭老父,訣稚子耳。仰藥而薨。天下聞之,莫不流涕。雖秦之喪百里,漢之殺蕭傅,何以匹諸?所謂人」之雲亡,古之遺愛者也。既而聖上追遠,叡後傷懷,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皇太后親臨哭弔,哀動百寮,自薨及葬,賵贈有加。遣中使監護喪事。賜朝服一襲,蠟三百斤,贈」布帛一千三百匹,錢卌萬,祠以太牢,給東園轜車,輓歌十部,賜以明器,發卒衛從,自都及墓。太師悼世子」之夙泯,愍孤魂之靡託,乃表讓爵土,追授於公。朝廷義之,哀而見許,乃改封江陽王。粵七月戊戌朔廿四」日辛酉窆於成周之北山長陵塋內。丹青有歇,韋編易絕,銘茲琬琰,幽塗永晰。其詞曰:」百世寥廓,非聖伊賢,資靈象宿,稟氣河山。英哉上德,有從自天,百世隨踵,千里比肩。仁為經緯,孝作終始,」學海不窮,為山未止。識同四面,辯非三耳,徘徊語嘿,優遊宴憙。人官奚寶,天爵斯貴,合信四時,齊明五緯。」斧藻川流,雕篆霞蔚,業通鄒魯,聲高梁魏。畜寶待價,藏器須時,通夢協下,命世應期。三事俞住,百揆允釐,」鼎實斯屬,鹽梅在茲。方賴股肱,弼諧元首,緝我王度,永作先後。天鑒孔明,宜登上壽,豈雲不弔,如禽度牖。」暑往秋來,筮從龜襲,金鐸夜警,龍轜曉立。寂寂原田,蕭蕭都邑,逝矣何期,瞻望靡及。昔遊國道,華轂生塵,」今首山路,迴望無人。短生已夕,脩夜不晨,唯蘭與菊,空播餘芬。」妃安定胡氏。父珍,相國太上秦公。息亮,字休明,年十一,平原郡開國公。息妻范陽盧氏。父聿,駙馬都尉太尉司馬。」息穎,字稚舒,年十五,祕書郎中。舒妻清河崔氏。父休,尚書僕射。女僧兒,年十七,適瑯琊王子建,父散騎常侍濟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