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彥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董彦弼
李彥弼
出生生年不詳
唐朝
逝世903年2月6日
唐朝
職業唐朝將領

李彥弼(?—903年2月6日),唐朝末年將領,本名董從實,後賜名。又作董彥弼

救駕得寵

[編輯]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政變廢黜唐昭宗,矯詔立皇太子李𥙿皇帝,將唐昭宗、何皇后等鎖於東宮。時任護駕鹽州雄毅軍使孫德昭、右軍清遠都將董從實貪贓五千緡,王仲先當眾辱之,督其償還,株連甚廣。十二月,宰相崔胤趁機派賓客聯絡孫德昭反正以大功脫小罪。孫德昭遂結連右軍清遠都將周承誨與董從實,共謀趁夜伏兵安福門外。四年(901年)正月,殺王仲先,攜其首級到東宮門,呼道:「逆賊王仲先已斬首完畢,請陛下出宮慰諭兵士。」宮人破鎖,昭宗與何皇后才得出,昭宗遂復位,[1]改元天復。當月,以董從實為容州刺史、容管節度等使(遙領),檢校司徒同平章事[2]賜名李彥弼,孫德昭、周承誨亦被進為同平章事,賜名李繼昭李繼誨,三人都賜號扶傾濟難忠烈功臣,各加實封一百戶,[3]繪圖凌煙閣,留宿衛十天才讓他們回家,竭盡內庫珍寶以賜之,時人合稱「三使相」,[4][5]位極人臣,[6]恩寵無比,[7]且都成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養子。[8]

恃寵為亂

[編輯]

崔胤與另一宰相陸扆上言,要代替宦官掌握神策軍,昭宗對此沒有作出決斷。李茂貞聽說此事後非常生氣。唐昭宗召見李繼昭、李繼誨、李彥弼共同商議,三人都說:「臣等世代在軍中,未聞書生為一軍之主;若以軍權屬南司(唐稱宰相的治事之所),必多有變更,不若屬北司(唐稱內侍省)才方便。」昭宗對崔胤、陸扆說:「將士的意思不欲歸屬文臣,卿等不要執意請求了。」[5]

後來,三使相都稍稍依附宦官神策軍左中尉韓全誨樞密使周敬容,都忌恨崔胤。八月,韓全誨等害怕被誅殺,與李繼誨、李彥弼及李茂貞留宿京城的養子李繼筠勾結謀作亂,還想勾結李繼昭,但李繼昭沒有答應。一日昭宗問翰林學士韓偓外間事,韓偓對道:「只聽聞敕使憂懼,與功臣及繼筠交結,將為不安之事,也不知道其是否果然。」昭宗說:「這不虛啊。近日繼誨、彥弼等說話漸漸倔強,令人難耐。」韓偓勸昭宗將罪狀明顯的數人流放,其餘許其自新,或可平息。昭宗認可,但當時韓全誨、右中尉張彥弘及李彥弼勾結恣意暴行,宦官倚仗他們自驕,不遵敕旨;昭宗雖對宦官作斥逐,派他們出使監軍、黜退守陵,他們都不肯離開,昭宗無可奈何,崔胤堅請盡誅之。李彥弼誣陷韓偓和另一翰林學士令狐渙泄露宮中、三省言語,不可共同謀政,昭宗怒道:「卿有官屬,早晚議事,奈何不欲我見學士?」九月,李繼昭等還在殿中飲酒自若,昭宗怒,又對韓偓說:「繼誨、彥弼等人愈發驕橫,幾日前與繼筠同入,就在殿東令小兒唱歌助酒,令人驚駭。」韓偓答:「三使相有功,不如厚與金帛官爵,別使他們干預政事。現在宰相不得決斷,凡繼昭等人所奏必聽從。他日突然再改,則人人生怨。」[4]昭宗只能不快憂心。十月,韓全誨聞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發兵將至,令李繼誨、李彥弼等勒兵劫昭宗,請其幸鳳翔,昭宗遣趙國夫人寵顏出宮對韓偓說:「近來彥弼等人無禮已極,欲召卿對,看來不可以了。」十一月,李彥弼見昭宗將被劫往鳳翔,愈發乖戾,在宮中嚴苛地索要錢物。李彥弼先入鳳翔,韓全誨等將昭宗從乞巧樓逼下,昭宗才走到壽春樓,李彥弼就縱火燒宮城。[5]李繼誨、李彥弼並欲劫百官隨駕,因李繼昭等按兵護衛,百官得免。[6]

朱全忠以勤王為名攻鳳翔。天復二年(902年)十二月,昭宗召李茂貞、韓全誨、李彥弼及宰相蘇檢、李茂貞養子李繼岌李繼忠吃飯並商議,已決定和談,又被宦官阻止作罷。[9]

伏誅

[編輯]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李茂貞請求與朱全忠和解,於是昭宗先誅殺韓全誨等,再斬李繼筠、李繼誨、李彥弼,[8]及內諸司使韋處廷等十六人,[7]三人輜重為李茂貞所取,李茂貞遂與朱全忠講和並將昭宗交給朱全忠。[6][9]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