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介[編輯]

兩度帖,是唐太宗出征高麗時,給皇太子李治寫的私信。這封信充分表現了唐太宗的愛子之情,展現了這位偉大帝王作為父親時細膩的一面。

李治,小名稚奴,長孫皇后所生,皇后去世後,與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唐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因此唐太宗對兄妹倆萬般呵護寵愛。

原文[編輯]

兩度帖

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恆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編輯]

兩次收到宮裏來的信,卻不見稚奴你的信。爸爸我擔心的要死。不久前忽然收到你的信,說太子妃生病了,我的擔心憂慮才頓時解除了,就好像死而復生的感覺。從現在起,如果你的頭風病發作,要立刻寫信告訴爸爸。如果有什麼小病小痛,也要一一寫信告訴我。剛剛得到遼東那邊來的消息,抄錄一份給你。爸爸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 爸爸,書。

唐太宗親自撫養兒女的史料[編輯]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晉王宜班於朝列。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晉王或暫出閣,公主必送出虔化門,涕淚而別。至是公主言於太宗曰: 「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 ?」 言訖,哽噎不自勝。上為之流涕。

《新唐書》晉陽公主傳》: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嘗見喜慍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後崩,時主始孩,不之識;及五歲,經後所游地,哀不自勝。帝諸子,唯晉王及主最少,故親畜之。 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王勝衣,班於朝,主泣曰:「兄今與群臣同列,不得在內乎?」帝亦為流涕。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閱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群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

《諫魏王泰物料逾東宮疏》:臣遂良言:......然晉王,陛下親自撫養,至於成立,上聖深慈,偏所鍾愛。《傳》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忠孝恭儉,義之方謂。國家於東宮,略同魏府。即目所睹,未有殊別。語其將來,不可不慮。若多其室宇,唯欲崇高,賜以金貝,使其盈積......

《冊府元龜》帝王部·誡勵第二》:太子曰:「念臣七歲偏孤,蒙陛下手加鞠養,自朝及夕,未嘗違離。明旦辭違,隕心泣血,今日頓鍾於臣。」因悲不自支。帝亦為之灑淚。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七》:初,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至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