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
軍旗

存在時期1947 - 1953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
參與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
西北剿匪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的一個軍。1953年被撤銷。

沿革[編輯]

1947年10月9日,西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9月20日的決定,以教導旅、新編第4旅在陝西省綏德縣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共1.3萬餘人。羅元發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治委員,張賢約任副司令員,唐子奇任參謀長,饒正錫任政治部主任。縱隊組成後即參加第二次攻打榆林的作戰。11月下旬,集結於西岔、鎮川堡地區進行新式整軍。1948年2月下旬參加宜川戰役,縱隊主力會同第3縱隊圍攻宜川城;一部兵力在宜川西南鐵龍灣地區參加阻擊、圍殲國民黨援軍。3月上旬,會同第3縱隊圍攻洛川。4月中旬參加西府隴東戰役。5月中旬,轉移到韓城及山西省河津地區整訓。8~11月參加荔北戰役和冬季戰役,共殲滅國民革命軍5000餘人。

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1948年11月1日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隸屬第一野戰軍。教導旅和新編第4旅依次改稱第16、第17師。羅元發任軍長,徐立清任政治委員,張賢約任副軍長,唐子奇任參謀長。供給部部長鄭雲彪。衛生部部長劉景晏。全軍共1.4萬餘人。6月初,由晉南運城軍分區機關和部隊組建的第18師列入第6軍建制(該師於10月進駐西安,1950年12月改編為公安第4師)。1949年6月13日,第六軍編入第二兵團。1949年7月張賢約任政治委員,饒正錫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陳海涵任參謀長。1949年9月29日,步兵十七師整編了酒泉起義的國民黨第231師4500餘人編入第17師,231師師長余奇任解放軍步兵十七師副師長。1949年9月黃振棠任政治部主任。1949年10月 ,第六軍集結酒泉準備進入新疆之時,從河西起義的國民黨部隊中選編了4個團,組建第六軍獨立師。10月1日,六軍根據野司的命令,軍直和十七師組織了短小精悍的先遣隊分乘飛機到達迪化,其他各部也分批乘飛機、汽車和騾馬,相繼離開了酒泉西進。車運部隊,經四天行程,先頭十六師四十六團進抵玉門油礦。十六師吳宗先師長和四十六團團長任書田奉命接管保護玉門油田。10月6日,王震到酒泉檢查進疆部署。野司奉中央軍委指示:蘇聯支援了40架里二型運輸機,每架可乘30人,因此六軍在酒泉、哈密兩地設立了空運指揮所,派十六師政委關盛志乘飛機先期趕到哈密,軍副參謀長謝正浩率先頭第四十九團隨後跟進,派十七師師長程悅長乘第一架飛機到迪化建立指揮機構。軍教導團團長杜一波、政委馬洪山、副團長張子厚統一指揮六軍後梯隊,轄司、政、供、衛和家屬隊及兩個騾馬大隊;十六師由許會增任隊長,十七師由張文治和賀清德負責。10月7日,六軍兩個騾馬大隊計500多名戰士,2000多匹騾馬,從酒泉城出發,放棄走大道,儘量做到逐水草而行。1949年11月,獨立師4個團分散融編到16師、17師。1949年11月12日,第六軍轉隸第一兵團。從1949年11月6日開始至1950年元月15日止,六軍從酒泉空運哈密的人員有2908名,由哈密空運迪化的有9538名,共空運1.2446萬名。從11月4日開始車運,至1950年元月13日,從酒泉運哈密1.2982萬名,從哈密運迪化的有6550名,從安西運哈密的有2540名,從迪化運伊寧的有2492名(十七師五十團);從迪化運綏來的有2112名(五十一團)。除十六師一部分3月底才開始運哈密外,其餘均於1950年元月13日全部到達指定位置。自10月23日起,全軍2026匹牲口分三批進疆,經68天行程,於12月底全部到達指定位置。至此,六軍進疆任務完成。1950年1月13日,軍部與第17師駐迪化(今烏魯木齊)、伊寧等地,第六軍兼迪化軍區魏志明繼任六軍政治部主任。

1950年3月第16師進駐哈密、鎮西(今巴里坤)等地,開始執行生產任務。至10月,在奇台東大草原北沙窩地區烏斯滿勢力。

1951年9月10日,軍部與西北軍區航空處合編為西北軍區空軍;第六軍軍部由第十七師機關代。1953年5月第16、第17師改編為農業建設第5、第6師,第6軍番號即行撤銷[1]

編制[編輯]

第六軍下轄:

  • 第十六師:教導旅改編。前身為1944年1月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楊得志組建冀魯豫軍區西進支隊調歸陝甘寧晉綏聯防軍。8月改稱教導第一旅。1945年4月與教導第二旅合編為教導旅。師長吳宗先、政委關盛志
    • 第46團:紅二十五軍第225團、紅十五軍團第75師225團、1936年4月225團二營擴編為75師224團。224團與225團一部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344旅第688團三營。1938年11月三營與其他部隊合編為344旅獨立團。1939年3月9日冀魯豫支隊一大隊。1940年4月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2旅第4團。1941年7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7旅第19團。1942年秋冀魯豫五分區第19團。1944年1月冀魯豫軍區西進支隊第19團。後與教導第一旅第11團合編為教導第一旅第1團。1946年4月並編冀中回民支隊。為冀魯豫四大甲種主力團之一。
    • 第47團:紅二十八軍、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第358旅716團二營。1937年9月28日改編為「宋時輪支隊」(雁北支隊)。1938年5月八路軍第四縱隊第12支隊。1939年11月冀熱察挺進軍第9團。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第9團。1944年2月晉察冀軍區機動旅第9團。1944年8月教導第二旅第9團。1945年4月與教導第二旅34團、騎兵團合編為教導旅第2團。
    • 第48團:1947年夏組建,7月31日編入教導旅為第3團。
  • 第十七師:新編第四旅改編。前身為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新編第4旅。1943年底調陝甘寧邊區。師長程悅長、政委黃振棠
    • 第49團:紅三十一軍第91師。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386旅第771團。第一二九師獨立旅第771團。1938年8月21日八路軍青年縱隊第771團。1940年4月第一二九師新編第4旅第771團。1942年11月冀南四分區第771團。
    • 第50團: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386旅新編第1團、第386旅第16團、1942年夏太岳二分區第16團。
    • 第51團:1947年10月晉綏軍區組建的補充團。1948年2月編入新四旅為第三團。
  • 第十八師:1949年6月初,運城軍分區機關、部隊改編。師長張樹芝、政委景明遠
  • 獨立師:1949年9月初以酒泉起義國民黨部隊選編4個團,組建獨立師。11月部隊編入16師、17師。

參考來源[編輯]

  1. ^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