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海峽海戰
丹麥海峽海戰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 |||||||
俾斯麥號向威爾斯親王號開火 | |||||||
| |||||||
參戰方 | |||||||
英國 | 德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 † | 君特·呂特晏斯海軍上將 | ||||||
兵力 | |||||||
1艘戰艦 1艘戰鬥巡洋艦 2艘重巡洋艦 |
1艘戰艦 1艘重巡洋艦 | ||||||
傷亡與損失 | |||||||
一艘戰鬥巡洋艦沉沒 一艘戰艦重創 1,428人陣亡 | 一艘戰艦輕傷 |
丹麥海峽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是1941年5月24日英國和德國之間在丹麥海峽爆發的一場海戰。在海戰中,皇家海軍調集了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胡德號戰鬥巡洋艦,以攔截試圖突入大西洋的德國俾斯麥號戰艦及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英國方面損失慘重——其胡德號被擊沉,威爾斯親王號遭重創,而德國則僅有俾斯麥號受了輕傷。
背景
[編輯]1941年5月,德國陸軍在歐洲大陸頻頻告捷,並為進攻蘇聯作準備。但德國海軍的大型軍艦此時由於皇家海軍的封鎖,戰績並不佳。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海軍司令埃里希·雷德爾準備進行一次大型的破壞交通線攻勢——萊茵演習行動(Rheinübung)。其核心為調遣俾斯麥號戰列艦及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經GIUK缺口前往大西洋,襲擊盟軍的商船運輸。在當年的1月至3月,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曾進入北大西洋,擊沉了22艘商船,總噸位115,600噸。雷德爾希望威力更強大的俾斯麥號能同U艇一同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
俾斯麥號為德國海軍最新的戰艦,這也是它第一次出海作戰。其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主砲為4座雙聯裝15吋砲,性能先進;航速達30節,超過所有英國戰艦。此時,德國海軍已探知一項情況——皇家海軍使用舊式的復仇級和伊利沙伯女皇級戰艦為船隊護航。這些舊式艦艇的火力足以擊退攻擊船隊的德國重巡洋艦或袖珍戰艦。但俾斯麥號的性能使其有能力摧毀這些舊式戰艦,同時歐根親王號可以追捕逃跑的英國商船隊。
一開始德國人並沒有計劃使用服役不久的尤金親王號,但其它大型軍艦,如沙恩霍斯特級兩艦都因損傷或故障而無法出港,而俾斯麥號的姐妹艦鐵必制號尚未完成海上測試。雷德爾因此命令出動尤金親王號。艦隊的指揮官為剛瑟·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此時,德國陸軍及空降部隊正在進攻克里特島、意大利皇家海軍仍然有能力在地中海和英國海軍抗衡,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及北非力量吃緊,因此北大西洋較以前空虛。德國艦隊計劃經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5月5日,阿道夫·希特拉來到格丁尼亞視察即將啟航的兩艘軍艦。
5月18日,德國艦隊在驅逐艦和掃雷艦的護衛下出港。5月20日,艦隊被巡邏的瑞典飛機及軍艦發現,該情報被迅速傳給英國海軍。本土艦隊司令約翰·托維海軍上將調遣諾福克號及薩福克號重巡洋艦,在佛里德里希·維克沃克少將的指揮下前往丹麥海峽巡邏,防止德國軍艦進入大西洋。德國艦隊在卑爾根附近的科爾斯峽灣休整後,呂特晏斯於5月21日晚繼續驅艦北上,準備進入海峽。同時皇家海軍派遣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胡德號戰鬥巡洋艦,由蘭斯洛特·霍蘭中將坐鎮胡德號指揮,前往冰島加油,隨後加入諾福克號及薩福克號,在丹麥海峽巡邏。
胡德號戰鬥巡洋艦是世界上最大的戰鬥巡洋艦,標準排水量42,100噸,主砲為4座雙聯裝15吋砲,航速31節,被認為是皇家海軍的驕傲,但弱點是其水平裝甲十分薄弱。威爾斯親王號是一艘剛服役的英皇佐治五世級戰艦,裝備10門14吋主砲,火力較同時期其它戰艦弱,且其火控系統尚未調整測試完畢,影響了戰鬥力。
5月23日19時,德國艦隊同英國巡洋艦編隊在海峽入口處接觸。俾斯麥號向英國巡洋艦進行了5次齊射,均未命中,但俾斯麥號的前雷達系統卻已被火砲發射時的巨大震動給震壞,呂特晏斯便命令尤金親王號領頭,為艦隊提供雷達搜索,並繼續前進。裝備雷達的薩福克號則繼續跟蹤德國軍艦,等待英國主力到達。霍蘭中將此時距德國人尚有190浬,他立刻命令加速,以圖在海峽海域攔截德國艦隊。霍蘭的計畫是在24日凌晨約2時(當時在此高緯度地區日落時間是凌晨1時51分)與德國人接觸,讓他的艦隊集中火力攻擊俾斯麥號,同時維克沃克的巡洋艦將與尤金親王號交戰。在他的計畫中,德軍所處的方向將使他們暴露在太陽的餘光下,而英國人將躲在黑暗中。然而,薩福克號在0時28分失去了與德國軍艦的接觸,而呂特晏斯不久也改變了航向以躲避浮冰,使霍蘭的計畫落空。直到3時整,薩福克號才重新發現俾斯麥號。霍蘭立刻調整航向,前往攔截。
戰鬥
[編輯]5月24日5時35分,威爾斯親王號的瞭望發現德軍艦隊,距離15浬。呂特晏斯已在聲納上偵測到了霍蘭的軍艦,並在10分鐘後發現了海平線上的艦影。此時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尚在胡德號與威爾斯親王號的兩點鐘方向,距離約28,000碼,無法及時趕到戰場。霍蘭於5時37分下達作戰命令,並命令其編隊艦艏指向德艦。他非常清楚胡德號的甲板裝甲非常薄弱,所以要儘快縮短距離。因為交戰距離越遠,對方的砲彈墜落角度就越大,越有可能擊中己方軍艦欠缺有力裝甲保護的甲板平面。5時52分,霍蘭命令開火,距離22,800碼,目標為領頭的德國軍艦,因為他認為領隊的一定是俾斯麥號。殊不知由於俾斯麥號雷達損壞,領隊的德國軍艦是尤金親王號,而兩艘德國軍艦外形輪廓均很相似,威爾斯親王號並沒有辨別出來。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錯誤,立刻更改命令,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而且造成測距儀混亂。同時,呂特晏斯命令繼續220度航向,佔領有利戰位,導致雙方的航向形成T形。俾斯麥號隨後於5時55分以胡德號為目標開火。
德國軍艦由於位置原因,在戰術方面佔了上風。胡德號及威爾斯親王號因為艦艏對着德艦,分別只能使用4門主砲和6門主砲射擊,而俾斯麥號及尤金親王號航向穩定在220度,可以使用全部的主砲射擊。此外,威爾斯親王號尚未完成測試的主砲故障頻繁,大大影響了射速。此時俾斯麥號進行第三次齊射,1發砲彈命中胡德號中央,造成四吋高射砲及救生艇甲板起火。霍蘭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位置,於是命令左舵20度,以發揮全部主砲威力。
6時整,胡德號尚未完成轉向,俾斯麥號的2座尾部主砲塔進行第5次半舷射,距離約15,700碼。至少1枚15吋砲穿甲彈擊中胡德號中央,彈着點在主桅及三號砲塔之間。胡德號主桅下方立刻升起了極高的火焰,隨即艦艉主彈藥庫發生劇烈爆炸,摧毀了從軍艦中段至四號砲塔的上層結構。胡德號艦體隨即發生斷裂,艉部立即沉沒,前半部在3分鐘後亦沉入水面以下。包括霍蘭中將及艦長拉爾夫·科爾上校在內的1,419名英國海軍官兵陣亡,全艦僅有3人獲救。
德國人立刻將火力轉向威爾斯親王號,命中其4發15吋砲彈,及3-4發8吋砲彈,其中1發擊中了艦橋上的羅盤室與防空管制室,大部分艦橋人員陣亡;另1發摧毀了雷達控制室,造成慘重的死傷,艦體亦受到重創。由於主砲大多因出現故障而無法開火,約翰·利奇艦長於6時4分命令施放煙幕,同時向東南方撤退。6時10分,雙方相繼停火。由於呂特晏斯擔心己方軍艦會受到損失,因此並沒有下令追擊英軍。
威爾斯親王號共命中俾斯麥號3發14吋炮彈,其中1發摧毀了艦載機彈射器,導致該艦無法放飛水上飛機;另一發擊毀了二號燃料槽,致使約1,000噸重油洩漏;還有一發則貫穿了艦艏左舷的60毫米裝甲帶,擊毀了2號鍋爐,隨後穿出了右舷,致使2號發電機艙被水淹沒,艦體首傾3°、左傾9°,右側螺旋槳尖出水,使得航速下降到26-28節[1]。
6時19分左右,薩福克號航向260度,在29,540碼的距離上向尤金親王號進行了6次齊射,但由於薩福克號的雷達錯誤顯示德艦位於19,400碼的位置,因此發砲無一命中。隨後,德英雙方先後撤出戰場。
對胡德號沉沒的爭論
[編輯]胡德號如此快速地沉沒引起了人們不斷的爭論。英國方面對胡德號沉沒原因進行了兩次調查。最後的結果於1941年9月12日公佈。這兩次調查的結論是,胡德號沉沒的原因是由於一至兩枚15吋砲彈穿透了該艦中段的甲板裝甲後,落入了4吋高射砲的彈藥艙,引爆了裏面的彈藥,爆炸又引爆了船艉15吋主砲的彈藥庫,導致胡德號沉沒。近年來對沉沒船體的調查,顯示該結果較為可信。此外亦有人對胡德號的沉沒提出多種看法,有人說胡德號的沉沒和其之前救生艇甲板的大火有關,也有人認為和傾斜裝甲的設計有關。
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 ^ Bercuson and Herwig 2001, pp. 169-70.
參考文獻
[編輯]- Simon Adams, World War II.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ing, 2000. ISBN 0-78946-990-1
- Dewar, A.D. Admiralty report BR 1736: The Chase and Sinking of the 「Bismarck」. Naval Staff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Battle Summary No. 5, March 1950. Reproduced in facsimile in Grove, Eric (ed.), German Capital Ships and Raiders in World War II. Volume I: From 「Graf Spee」 to 「Bismarck」,1939-1941. Frank Cass Publishers 2002. ISBN 0-71465-208-3
- Garzke and Dulin Battleships, USNI, 1980. ISBN 0-87021-100-5
- Ludovic Kennedy Pursuit: The Chase and Sinking of the "Bismarck",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2004. ISBN 0-30435-526-7.
- Storia Militare, La battaglia dello Stretto di Danimarca, 2005
- B.B. Schofield Loss of the Bismarck, Ian Allen Ltd. 1972.
- VE Tarrant, King George V Class Battleships,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91. ISBN 1-85409-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