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羅士打吉華獨立中學

座標6°06′16″N 100°21′18″E / 6.104493°N 100.355052°E / 6.104493; 100.3550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羅士打吉華獨立中學
Keat Hwa High School
地址500, Jalan Teratai, Off Jalan Pegawai, 05050 Alor Setar, Kedah Darul Aman, Malaysia.
經緯度6°06′16″N 100°21′18″E / 6.104493°N 100.355052°E / 6.104493; 100.355052
類型華文獨立中學
創辦日期1922年創立培群學校
1962年改制成私立中學
學區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
校長莊秀鳳 女士
學生人數1008位
校訓禮 義 廉 恥
校刊《北極光》
學校網址HTTP://www.keathwa.edu.my
地圖

亞羅士打吉華獨立中學(英文: Keat Hwa High School; 馬來文: Sekolah Menengah Keat Hwa (Persendirian); 簡寫:吉華獨中)是馬來西亞一所由華社出資創辦的華文獨立中學,位於吉打州亞羅士打,於1911年建校。

吉華獨中最初是借用福建會館為校舍,命名為「中華學校」。1935年,與南華學校和福建女校合併,取名「華僑學校」,後來,1963年,響應政府諭令,為了培養效忠意識,改稱為「吉華獨立中學」。

歷史[編輯]

早期[編輯]

1911年,吉打當地先賢發起創立學校,借用福建會館為校舍,原名為中華學校。1918年,廣東會館也設立了南華學校。

後來,建校委員會購買了一座洋房改為校舍。1928年完成洋樓左側一座禮堂及課室,為中華學校擁有公式校舍之開端。1929年,福建會館成立了福建女校。

1935年,中華學校、南華學校、福建女校,三校合併,取名「華僑學校」,學生人數有600多人,分三校上課,以Kg.Perak為總校,其餘二校為分校。1938年,開辦初中班,易名為「華僑中小學校」。

1940年,學生增加,面臨校舍不敷的難題,又分為三處上課,在行政上帶來了困擾和不便。

最後,獲得社會賢達的支持成立建委會,購得總校左鄰一座樓房及空地,闢為十餘間教室,並建有籃球場及羽球場各一座,將原有之二分校學生全部遷入上課。

二戰期[編輯]

1941年,日本南侵,學校被迫停辦,校舍被日軍所佔,眾多學生被日軍殺害和扣留。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馬來亞光復,學校在10月10日復辦。

1949年,再次重組建委會,積極推動籌款工作,以二萬八千元購得Kg.Baru校地,其面積為十二萬八千方尺。

1950年,恭請吉打蘇丹主持奠基儀式。1951年完工,建禮堂一座,教室二十二間,由吉州攝政王東姑雅谷開幕。建委會也為學校增設圖書館、教師宿舍、廚房、食堂、廁所等設施。

當時學校擁有兩處校舍,同時將Kg.Baru校舍改為總校,Kg.Perak校舍改為分校。學生共有2000名,成為吉打州最大華校。

1956年,開辦高中班。 1957年,發生學潮,學生群起罷課,反對驅逐超齡生及改制,多名學生被開除。

1958年,首屆高中班學生畢業。小學部接受政府全津貼,於是奉命中小學分辦,至此起,中學部稱為「華僑中學」,學生千餘名,小學部則鼎足三分:稱「華僑標準型(H)校」;「華僑標準型(K)校」和「華僑標準型(S)校」。

改制後[編輯]

1962年,中學部接受政府津貼,改名為「華僑國民型中學」,根據法令超齡生不得就讀於上述中學,故另設「華僑獨中」容納超齡生。

1963年,響應政府諭令,為了培養效忠意識,董事部議決將中小五校改稱為「吉華」,即為吉華國民型中學、吉華獨立中學、吉華國民型(H)小學、吉華國民型(K)小學、吉華國民型(S)小學。

中小學分辦後,國民型中學學生逐年增加,於是建委會在1965年把吉華獨中遷出,先在 Jalan Lumpur 新校舍,在1989年再轉到Jalan Pegawai 成功園新校舍。

新校舍備有28間課室、3間科學室、電腦室、視聽教育室、語言實驗室、學生宿舍等。1996年10月24日,恭請我國當時的首相馬哈迪醫生親臨主持新校舍落成開幕典禮。

1997年金融風暴開始席捲東亞,學校常年維持費因此大受影響。學校面對困境,生源短缺,經濟陷困,面臨關閉危機,董事會決定全面改革,修訂新章程,確立辦學方針,以統考文憑為主,政府考試為輔,整頓行政結構。

2004年吉華獨中開展了新的辦學模式,改革學校的學制,即以獨中統考為主,政府考試為輔的制度。同時開始實行全日上課制。

2012年吉華獨中榮獲吉打州教育局頒發2012年度「私立學校品質評鑑五星大獎」。

2012新學年開始學生人數已達797名。為推廣學校性教育課程,並教育更多青少年在這方面如何自我保護,本校輔導處於3月10日至12日承辦第六屆全國中學生性教育營。此次活動也吸引了60名的學員參加。4月份,為倡導人人都運動,首度推展班級運動會,此舉為吉州首創。學生為發揮創意,自製獨特班旗、自創口號。4月20日,本校華樂團主辦《伯牙絕絃》尋知音演奏會以籌募活動基金。6月家長日舉行新書推介禮,《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贊助出版本校家長楊微屏女士着作《教育心視野》 一書。8月與修平科技大學聯辦「機械人設計體驗營」,此活動獲得吉打州150名小學生踴躍參與。8月假期本校初二仁班以班刊《13狂想曲》奪得2012年學海杯全國中學刊物觀摩賽亞軍獎。為開拓學生視野,創文中心利用8月假期,帶領美工班30名學生到台灣赴一場盛夏的遊學及透過大學多元課程的安排,以讓學生探索自己、認識自己。至2012年,我校已和台灣朝陽科大、龍華科大、慈濟科技學院、明道大學、玄奘大學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及為學子們開拓升學管道。10月,吉華獨中24名美工班學生在校園內集體創作出6幅以「世界咖啡館」為主題的 立體透視壁畫。這六幅分別提名為《希臘愛情海》、《巴里島風情》、《紐約大都市》、《南洋風情》、《亞馬遜森林》及《古代羅馬》。此舉深獲各界好評。10月28日本校新生入學考試反應熱烈,共有350名華小生參加,但礙於師資難求及空間不足等因素,只能割愛,僅錄取187名初一新生。11月 基於男宿舍已不敷使用,特將原有舊宿舍重新整修粉刷以供初一新生使用。同時董事會建設組也進行食堂整修工程。

2013 吉華獨中經歷十年改革,逐漸踏入轉型期。校務蒸蒸日上,新學年開始學生人數共有831名。學校也榮膺了2012年私立學校品質評鑑五星學校卓越獎。5月,與吉玻留台同學會聯辦2013年台灣高等教育展。7月,為塑造行政團隊,凝聚共識,特假浮羅交怡度假村主辦真心英雄成長營,講師為來自台灣陽明大學的黃素菲博士。同時金門大學及修平科技大學的國際志工們再次組團前來服務,為學子們提供不同課程體驗。今年8月,我校再次組團帶領文商班28名同學赴台遊學,向5所大學取經即玄奘大 學、樹德科技大學、義守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及龍華科技大學。此行也個別拜訪中原大學、大同大學及東海大學。此趟行程也藉此機會和中原大學、樹德科大及大同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外,建國科技大學也於8月29日蒞訪本校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這為吉華獨中開拓新的格局與發展方向。為了增加學校禮堂收入,董事會建設組耗資馬幣217,717令吉維修食堂與宴席烹飪場地。

2014年為了邁向優質教學,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校方設立「新手教師成長會」,着重培育種子隊老師與儲備人力,進而改善教學素質。除了重視教師的日常教學以外,校方也重視教學設備的提升。由2012年起截至今年,本校耗資馬幣49500令吉架構多媒體無線網絡以提升校內網絡基礎建設後,本校繼續推行多媒體教學計劃,並獲一善心人士傅亞白女士捐獻馬幣3萬6千令吉為12間教室增添多媒體設備。

2月初,台灣大葉大學志工團蒞校交流並與本校簽訂合作協議書。

除了年度校慶義賣會,本校為了推展學生各項活動競賽及培養學生籌辦活動的能力,特於6月首次主辦「舞動生命」文娛晚會以籌募學生活動基金,獲社區人士鼎力支持,共籌獲馬幣53171令吉。

本校高一學生深入社區推動閱讀風氣,籌劃《閱光》系列活動榮獲《圓緣創意與行動大賽》全國金獎。8月假期帶領理科與美術設計科共30名學生台灣遊學,參訪大葉大學、玄奘大學、大同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此外,莊琇鳳校長也個別拜訪東南科技大學校長。

9月,本校陳信言老師帶領2013年初三仁班製作班刊《在北一方》成功脫穎而出,奪得由星洲日報主辦第14屆全國中學刊物觀摩賽冠軍,抱走「學海杯」及馬幣2千令吉獎金。

目前吉華獨中正走在轉型的路上,傾重於教師專業能力、學生學術、為學生開拓升學管道,因此重點目標落實在「朝向優秀學術宏願邁進」,注重「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本校董家教員生團結一致,依據校方擬定計劃按部就班地加以實踐,以營造一個更有利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和辦事能力,訓練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為學校的穩定和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2014年學生人數共計876人。

2015年,學生人數首次突破千名,共有1066名。董事會制定了本校未來5年的發展策略藍圖,主要是注重學生發展、教師素質和硬體設備3大板塊,以朝向素質教育。為打造更舒適的環境,校園辦公室和圖書館都進行了整修;校園馬路也已鋪上地磚、以防淹水。

同時,學校也打造了1間可容納250人的視聽教育館和1間多元用途小禮堂,以作宿舍生晚自習空間、小考場等多用途。教師辦事處外也被改造成全新的人文空間,提供學生自由的活動空間。

2016年,本校將致力於提升學術成績,會繼續推行系列教師培訓的工作,尤其每月一聚的新手教師成長會;至於學生學習方面,則會着重在英語課的教學和改進。

學校訓導處推展校內及社區服務,以培養孩子們的感恩心;聯課活動則着重於培養學生能力,在 5月假期舉辦了全國領袖訓練營。

董事長總共撥出3萬2千令吉的獎勵金給學生;去年畢業生總共獻捐了RM18,293.91給學校。是年,本校董事長榮噟第29屆林連玉精神獎殊榮。

2017年,為讓本校畢業生邁向國際殿堂,莊校長1月參與「馬來西亞教育人員訪韓交流會」,旨在推動兩國學生之間修學旅遊,從而讓馬來西亞與韓國兩國之間的教育者對彼此國家教育系統文化有更深層的了解,為未來國際教育交流基礎設施奠基。

同時,為迎上「一帶一路」列車,締造中馬之間的聯繫,學校展開以董事長為首的中國教育考察之旅,帶領董事、校長與教師共同前往中國長春,與吉林大學進行交流,雙方達成合作共識,該大學也答應提供5個暑期班的免學費和住宿名額讓學生體驗大學生活;同時,團隊也到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參訪,校方安排旁聽一堂中文課,隨後與該校領導者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兩國教育制度的文化差異和面對的困境。

今年,本校的體育項目也取得出色大躍進,學校籃球隊首次在縣籃球比賽(18歲以下組別)奪得冠軍;同時在其他縣體育項目也有出色的成績,如游泳、乒乓等。

聯課方面,今年剛成立的機械人學會也創下佳績,其成員在全國獨中科技專題研習營暨機械人競賽中獲獎,分別是藍牙遙控水上行舟競賽亞軍和藍牙遙控自行車競賽優勝獎;近年增設的戲劇工作坊,讓初試啼聲的成員分別在「2017年全國中學崇young戲劇比賽」中榮獲銀獎和佳作獎。

年終,學生廁所全面整修竣工。2017年高初三畢業生的愛校獻金總額為RM27,000充作學校建設發展基金。今年年學生人數高達1096人,創下學校歷年收生記錄的新高。

2018年,本校學生人數再創高峰,全校人數已達1120人;男女宿舍生共收納407人。由此可見,這也證明了本校董事會自改革以來的辦學績效,深獲家長的支持。吉華獨中走到這個發展、轉型階段時刻,為培養孩子們多元才華與能力,今年嘗試改革推出彈性課表,一來為學生開設多元選修課程如閱讀課及普通心理學課程;二來也讓課堂教學正常化,避免受活動的干擾;此外,也可以給孩子們更多自主時間進行課後相關活動。

自2011年開始,本校推出《夢田杯》班刊比賽,多年來受家教教聯誼會的全力支持,每年撥出獎勵金及贊助外出比賽經費,連續四屆,我們囊獲不少獎項。2018年,我們再次蟬聯第16屆星洲日報主辦《學海杯》全國中學華文刊物觀摩賽冠軍,終於贏得三連冠榮耀,讓老鷹駐守吉華獨中。這也是多年來推動閱讀後取得的正向成果。校方也嘗試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等賽事或帶隊前往參加文學營隊。

為開拓學生國際視野,相繼舉辦四屆台灣遊學團之後,為配合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而我校學生也相繼選擇前往中國大陸升學,因此,本校輔導處也在今年6月主辦西安遊學團。並參訪當地文物遺蹟和前往參訪西安交通大學。

近年來,董事會斥資完善學校硬體設備。本校學生這兩、三年來積極參與NTV7《校園報報看》活動製作團隊及迎向新科技時代的來臨,再次添置攝影棚及錄音控制室。這有利於開展學生們的創意思維。今年底,為改善科學實驗室的設備,董事會斥資馬幣30萬令吉維修三間科學實驗室。而榮幸的是我們獲得了育才基金會撥款馬幣10萬令吉充添購科學實驗室器材。這項工程對培養學生探索、高度思維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吉華獨中在董家教三方合作下,繼續啟航迎向美好的願景。

2019年,基於宿舍生人數已達飽和,全校學生人數也保持穩定,共有1114人。董事會也落實完成翻新三間科學實驗室,增設攝影棚及錄音室等設備。並於4月正式啟用,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和創造力。

同年6月,中國晉江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執行董事王樹生、國際學院何振鵬院長及智能工學院蔡榮盛院長蒞訪本校,該院特捐出3台機械人予本校,此舉有利於開拓本校科技教育的發展。處在數位化時代,本校理科生也多次代表外出參加數理學術技能競賽,並屢次獲獎,為校爭光。今年底在育才教育基金會的贊助下,校方也將委派教師進修,參加數理科教師教學專業文憑課程。董事會近年來不斷提升改善學校硬體建設之餘,在軟體建設方面,為克服面對師資聘請的難題,本校也在三年前着手推動教師職前培育工程。此計劃乃是由校方遴選本校有優異表現的畢業校友,經面試後保送前往中、台師範大學就讀相關科系及教育專業,待大學畢業後返校簽約服務,這有利於學校的永續經營。

為擴展學生升學管道,讓畢業生可以選擇除了中港台、新加坡等地之餘,也可前往西方歐美或澳洲等地升學,近年來校方也有計劃性地培育英文師資專業資格及引進劍橋英語等級考試。這項考試在於評鑑非英語系源流國家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認證,作為入學資格的必備條件。

在學校行政領導方面,本校着力於培養行政人員的知能,除開始統整學校行政作業系統的要求,也連續兩年委派三人一組的行政人員前往附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參與校長領導力提升研習班,一來提升行政主管的能力,二來得以培養校長的接班人選。此外,也邀請上海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的教授們回訪督導,提供辦學方向的指引和改善意見。

繼2011年董事會第一次組團參訪慈濟大學及中學後,本校行政團隊於去年8月再次組團前往蹲點研習。2019年在董事會人文道德組的主導下,本校訓導處推行高三、初三畢業生成年禮活動,藉以培養孩子們的人文涵養和實踐服務學習的熱情。這也是展現校方尤其重視學生德育的紮根工作。

自2013年董事會改革一來,吉華獨中董事會、校方、家教聯誼會三力相結合與汲汲經營之下,學校可說已有一定的發展規模。但我們清楚明了,為學校的永續發展,校方仍需再接再厲,開創學生的美好人生。

傳統與文化[編輯]

校訓[編輯]

禮義廉恥

學生十大信條[編輯]

愛國愛校愛 尊敬師長 嚴守紀律 強健活潑 勤於學習 刻苦耐勞 整潔樸素 勇於改過 認真服務 誠實謙和

歷屆畢業歌[編輯]

  1. 2017年吉華獨中畢業歌《有你真好》
  2. 2018年吉華獨中畢業歌《留夏·記憶》
  3. 2019年吉華獨中畢業歌《說好的》
  4. 2020年吉華獨中畢業歌《Flag》
  5. 2021年吉華獨中畢業歌《盛夏時光》
  6. 2022年吉華獨中畢業歌《旅程》
  7. 2023年吉華獨中畢業歌《星光》

榮獲為成年第二屆全國中學生畢業歌創作大賽金樂獎(GMA)

•最佳作詞獎

外部連結[編輯]

  1. 亞羅士打吉華獨立中學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文)
  2.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文)
  3.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中文)
  4. 馬來西亞教育部 (英文)
  5. 姊妹校台灣明新科技大學 (中文)

參見[編輯]